五十肩、作梦时会大叫 先期帕金森氏症警讯

台湾帕金森氏症之父」陆清松教授(中),与台湾动作障碍学会巫锡霖理事长(右)、北医神经内科叶笃学主任(左)表示,中晚期的帕金森氏症患者常会担心没电或异动,现有新剂型药物可供患者多一种选择。(照片/台湾动作障碍学会提供)

手抖个不停,杯子拿不稳、舀汤也洒满桌,这是你听到帕金森氏症就联想到的画面吗?民众很可能误解帕金森氏症,医师提醒,先期帕金森氏症可能出现便秘、嗅觉异常,早期则可能出现步伐迟缓、动作变慢等症状,日常生活多留意小细节,就可以及早发现,及早介入治疗可以延缓病情恶化速度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叶笃学表示,帕金森氏症是一种慢性神经退化疾病,主要是因为脑内称做黑质部位出现退化,导致未能产生足够的神经传导物质--多巴胺,使得肌肉活动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影响身体活动能力

叶笃学进一步说明,静止时的手抖才是帕金森氏症的典型症状,真正在做事时手反而不会抖。他也遇过一名50岁女性,因为肩膀痛一直以为自己五十肩,但是怎么治疗都没改善,直到看他门诊才发现是帕金森氏症。

台湾动作障碍学会也列出帕金森氏症十大症状,包括手在休息放松时出现颤抖、走路时手不会摆动、站立时身体向前弯曲、走路时一只脚拖在后面、步伐小常跌倒、觉得懒洋洋做事没动力颈部后方或肩膀常疼痛、刻意避开和聊不来的人相处、音调变小或沙哑写字变慢字体变小等等,如果10项中了3项,可能就要注意。而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略的症状,还包括单侧肩膀疼痛(五十肩)、鞋子磨损快、作梦时会大叫等等,留意这些警讯,才能及早发现帕金森氏症。

台湾帕金森之父陆清松教授表示,帕金森氏症好发在50岁以上,这年纪的患者通常事业有成,可以想像他们能掌管公司却管不了自己的手抖,对自尊造成很大的伤害,正因为帕金森氏症的症状是外显的,不像糖尿病血糖高到300也没有人知道,只要旁人稍微留意就会发现不对劲,久而久之影响到患者社交意愿、减少接触人群机会

台湾动作障碍学会理事长巫锡霖表示,目前治疗帕金森氏症最大的挑战,在于让药物浓度维持在有效区间内,早期因为多巴胺细胞数量堪称足够,所以药效区间较大,就像篮框很大,怎么投都容易进球,但随着病程进展,多巴胺细胞逐渐凋亡,药效区间也随之变窄,这时候药物浓度若太高,患者就会出现异动症无法控制自己的身体颤动,药物浓度若太低,则会出现断电(off)现象,想动却动不了,患者意识清醒却无法控制动作,常让他们深感挫折

要减少异动症与off发生,就得让药效维持在有效区间内,药物搭配使用虽然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不过患者可能一天服药次数会多达5次,频繁用药也造成医嘱服从性不高;现有二合一新剂型药物在台湾已取得药证,特殊的「速效+缓释」二合一剂型,让药效有智慧的释放,可减少药效波动现象,研究发现,二合一剂型能增加2小时、16%无异动症困扰的时间,同时可减少36% off的时间,减少异动症困扰,让患者找回身体主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