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 | 为了对抗焦虑 车企们最近都在干嘛?
版权声明:本文版权为本站汽车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站汽车5月31日报道 北京车展后,新造车势力们很忙。蔚来推出乐道,零跑Stellantis合资公司落地,理想则被爆出裁员。悲欢各异,但“焦虑”相通。
激烈竞争的战场,不能懈怠丝毫,因为不向前,就意味着后退。
在此之前,规模大如特斯拉,也已在4月初发布裁员通知,降本增效。小米汽车更是一出手就斩获8.8万订单,来势汹汹。
反观传统车企这边,明显过了增长的焦虑期。近日,销量跌去4成的上汽通用,被爆出工厂或放假2-3月的消息,此前还有广汽本田裁员,广汽系高管入驻社交媒体等。可以看到,传统车企们正进入“下行”焦虑期,亦有部分传统车企更像是在“躺平”。
那么,在竞争白热化的战场,谁在卷谁在躺?本篇将先盘点各家新造车势力对抗焦虑的“手段”。当然,新造车势力们各出各招,一是为加快扩大市场份额,更是为夯实“护城河”,提高抗风险能力,以期未来留在牌桌上。毕竟,除了理想外,其他家的盈利问题仍是难题。
动作频频背后,是新造车势力们普遍的“焦虑”。
内外兼有。
5月23日,雷军在社交平台公布,小米汽车工厂即将双班作战,争取6月交付超过1万辆小米SU7(参数丨图片),年内保底交付10万辆,冲刺交付12万辆。
曾几何时,月销过万还是新造车势力们孜孜以求的目标。年销10万辆,更被外界看成其能否活下去的重要门槛。
而如今,44天累销过万、上市第三个月即将月销过万、年内交付即将过10万的小米汽车,正以其庞大的品牌效应鞭策着每一家一步步爬坡的新造车势力。
更别提还有即将把FSD(完全自动驾驶系统)引入国内的特斯拉。
北京车展同期,马斯克火速访华,被外界解读为正推动FSD在国内落地。同一天,特斯拉也出现在《关于汽车数据处理4项安全要求检测情况的通报(第一批)》中。这意味着,特斯拉在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车型,符合国内对汽车数据处理安全性的相关规定。也就是说,机关单位、机场等地对特斯拉及相关智能汽车的禁行禁停限制,也将随之解除。
乘联会数据显示,4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交付62167辆(包含出口销量),虽然同环比均有下降,但与新造车势力的4月销量对比来看,仍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仅从销量看,4月,理想销量为2.58万辆,同比微增0.4%;蔚来销量1.56万辆,同比增长135%;零跑销量1.50万辆,同比增长72%;小鹏销量0.94万辆,同比增长33%;哪吒销量0.90万辆,同比下滑19%。而4月新能源零售销量为67.4万辆,同比增长28.3%。也就是说,理想和哪吒的月销量跑输大盘。
1-4月,理想累计销量10.62万辆,同比增长35%;蔚来4.57万辆,同比增长21.2%;零跑汽车4.84万辆,同比增长约152%;小鹏3.12万辆,同比增长23%;哪吒汽车3.35万辆,同比下滑10.2%。而1-4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为244.8万辆,同比增长32.9%。从年内累计销量看,蔚来、小鹏、哪吒皆跑输大盘。
前有标杆,后有劲敌,新造车势力们不敢停,也不能停。
从2023年的卷价格、卷配置,到如今再加上卷营销、卷价值链。2024的汽车市场混战加剧,价格战也此起彼伏。
“卷”仍是主旋律,新造车势力们内部亦是各有各忧。因为既要瞄着对手们的销量成绩比拼,也要为企业的盈利负责,最好还要提高企业发展质量,提高整体竞争力。
理想汽车最为典型。纯电车型MEGA“折戟”销量不及预期,让理想汽车调整了此前设置的销量目标,从80万辆降至56-64万辆。一季度财报上,5.9亿元的净利润,也比去年同期减少了36.7%。
“痛定思痛”的理想,正在进行战略“纠偏”。此前的4月3日,理想已经发布“面向千亿规模的矩阵型组织2.0升级公告”,宣布进行多项组织架构调整。5月,理想汽车则进行了规模性裁员。一季度财报会上,李想更是直言,今年不会再发布纯电产品,改为明年上半年推出。在纯电市场“急刹车”的理想,希望为纯电产品做更多的准备,先提高自营超充桩建设数量和展位、商场店数量。
另一家仍在亏损的哪吒,也在销量停滞下降中重整组织架构,向项目管理强矩阵模式转型,同时在技术上all in AI,其掌门人张勇也开始亲自主抓营销。
两家新造车势力更像是在“立定”整备,为了下一步更好的增长。
而除了理想、哪吒,蔚来、零跑、小鹏也皆在为扩大销量和拓宽收入渠道“筹谋”。
5月,蔚来第二品牌“乐道”徐徐而至,一方面,蔚来急需打价格战的“先锋”,守住蔚来品牌高端的定位。另一方面,蔚来也希望以相对成熟的体系优势反哺乐道,“自上至下”切入20-30万元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相对其他家而言,蔚来最重要的护城河仍是充换电补能体系,目前已经有盈利模式清晰和愈加扩大的补能朋友圈,也让蔚来又多了一份赚钱营生。
而零跑在国内本身就聚焦15-20万元大众市场,为快速提高规模,零跑将目光放至海外。5月14日,零跑和Stellantis集团共同宣布,双方合资的零跑国际已经成立,Stellantis集团将助力零跑汽车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并将在9月于欧洲9国正式进行车型销售。
按照零跑的规划,其在国内将以每年2-3款新车上市速度,加快丰富产品矩阵,扩大15万元价格带的市场份额。在国外则将依托Stellantis集团,规避中国车企发力海外的贸易保护政策风险,加速全球化。此外,目前零跑60%核心零部件都是自研自造,也将通过规模化“扶持”自家零部件,效仿丰田开拓收入来源。
小鹏汽车则同样选择与大型国际车企集团——大众集团合作,即将共同推出B级车,带来技术研发服务收益。同时,小鹏也即将发布第二品牌MONA,主打智能驾驶功能,切入10万—15万元市场。对于小鹏而言,提高整个公司的体系力、竞争力,也是现阶段的重点。
“我们的战略转型,不再像过去一样只注重销量,而是更注重品质、效率,全面提升公司竞争力,扬长避短,全面发展,追求更大规模的终端利润”,小鹏汽车董事长、CEO何小鹏表示。
根据零跑和小鹏汽车的一季度财报,其净亏损分别为10.13亿元和13.7亿元,都比去年同期有所收窄。但零跑的毛利率再次跌为了负数,而小鹏汽车毛利率则回归到两位数。形势有所变好,但仍然危机重重。
内外兼有的“焦虑“,推着新造车势力们不停向前,身处这样的变革期,唯有面对,而中国汽车们也好似凝成了一股合力。进入2024年以来,特斯拉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已经有所下降,1-4月,特斯拉在中国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同比减少了7.6%,下滑至6.8%。
放眼整个汽车市场,到今年4月,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经从2020年的33.3%上升到如今的60.7%。
而在零跑和小鹏的反向合资中,我们亦看到了30年前外资车企进入中国般的影子。
中国车企们正互换到30年前外资车企的角色,这里面有新造车势力们的努力,也让他们的机遇进一步扩大。而如何在内卷中找到自己的一片天地,正向“卷”,提高造血能力,也将是近几年每一家新造车势力要始终留在牌桌上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