拚永续发展 专家吁企业改捐碳权
旺旺中时媒体集团9日举行ESG论坛「绿活净零、领航永续」,台大土木系教授李鸿源(右起)、《中国时报》社长黄树德、太阳光电产业永续发展协会理事长蔡佳晋等人出席。(邓博仁摄)
台北市市长蒋万安(右)大赞ESG论坛非常有意义且跟上国际趋势。前排左起为台湾房屋集团总裁彭培业、《中国时报》副社长暨总经理王儒哲。(邓博仁摄)
在国外逐渐盛行的碳税概念,欧盟已在2023年试行课征,预计2026年上路。前内政部部长、台湾大学土木系教授李鸿源9日呼吁,台湾时至今日还在摸索规则,政府与产学界必须加快脚步,因为这是未来趋势;他也建议企业把给宫庙的捐款改为捐碳权,进一步带动宗教与社会责任的串联。
李鸿源昨在「绿活净零、领航永续」ESG论坛与《中国时报》社长、总编辑黄树德对谈。李表示,ESG范围相当广,也有很多成功案例,但只靠政府推动会相当被动。他举例,透过宗教领袖号召信众宣讲节能减碳议题,传播效率会非常好,只要各大宗教喊话减碳,数年内就可以减少上千万吨的二氧化碳。
李鸿源也打趣说,他也曾向庙宇建议,企业要捐款应该不要捐钱,而是捐「碳权」,就会形成循环经济,并且进一步带动宗教与社会责任。
李指出,妈祖遶境是非常高碳足迹的活动,过程中都会有善心人士提供餐点、用品,多数是一次性餐具或塑胶袋,「所以我想向庙宇提出低碳遶境,只要减少碳排量,甚至未来还可以申请碳权。」
黄树德也直言,他与李鸿源相识许久,起初很多李当下提出的概念可能难以理解,随着时间推进,会发现都相当重要。他也追问,节能减碳对于企业来说,很多是「不得不」的作为,不仅主动性较低,甚至相当耗费资源与金钱,是否有较「不花钱」的做法?
李鸿源说,节能减碳没有特效药,需要各行各业努力,也是一种文化问题,他担任台北县副县长时,曾推动一次性餐具不得进入县府,并与周围便当店业者协议提供可回收铁餐盒,只需要1个星期,台北县政府垃圾仅剩下原本的4分之1。
李鸿源建议,如果政府要带头节能减碳,「迁都台中」是最有效的做法,对比现在首都在台北,光是运送物品的碳足迹就能减少近3分之1,中央政府应该用国土规画角度看整个ESG与节能减碳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