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痒常见7原因 医:小心是肾脏病警讯

身体发痒日常相当常见,不过很多时候其实未必是皮肤相关疾病所引起,也有很多和器官、疾病、内分泌、身心疾病等有关。(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身体发痒日常相当常见,不过很多时候其实未必是皮肤相关疾病所引起,也有很多和器官、疾病、内分泌、身心疾病等有关。大湾健全诊所家医科王威杰医师指出各项常见可能,并分享如何止痒、该挂哪一科、治疗改善时该注意的细节。

皮肤痒可能是什么皮肤疾病?医指可能,压力、温度易诱发。

荨麻疹:

通常是接触到过敏食物、物品引起,也可能受温度、压力等诱发。急性会剧痒、发热、浮起的风疹块,严重可能血管性水肿、吞咽或呼吸困难。慢性则通常单纯痒、出现划纹现象。

异位性皮肤炎:

是一种免疫反应失调,最主要的症状表征在于皮肤,气候、湿度、温度等变化都可能诱发,可能引起在四肢关节处、脸部、颈部等搔痒,也可能引起眼睛痒、鼻子痒、气喘等。

脂漏性皮肤炎:

通常因压力、睡眠不足、季节交替等引发,位置常见在头皮、脸部T字部位,也就是额头、睫毛、鼻子附近,出现发红、皮屑、搔痒等。

缺脂性皮肤炎:

常见因清洁不当、过度清洁所引起,使得皮肤油脂流失、保护层破坏,因此发红、发痒,也在冬季更为常见,形成俗称的「冬季痒」。

毛囊炎:

常见因压力、环境潮湿等所引起,使皮肤出现红色的丘疹、脓泡,好发在头部及躯干,另也可能因霉菌或细菌感染所引发。

汗疱疹:

个人体质为最主要因素,在压力、温度、湿度等影响下可能引发,出现小水泡、刺痒、脱皮、增厚、龟裂等情况,好发在手脚掌、指侧边,但指缝也可能发生,和香港脚相似度高,有时会同时出现。

香港脚/手:

因霉菌感染所引起,与汗疱疹相似,会出现小水泡、刺痒、脱皮、增厚、龟裂等症状,但好发在指缝之间,不过其他部位也可能出现,通常指甲当中也会有霉菌存在,较少有机会自愈。

接触性皮肤炎:

如其名,主要因接触到个人会引起发炎反应物质所引起,例如毛衣、毛毛虫、特定植物、贴布等,出现发红、发痒、甚至剧痛等症状。

疥疮:

是一种名为疥虫的寄生虫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疾病,在免疫力低下时容易受到感染,会在指缝、躯干、四肢、生殖器等出现丘疹、脓泡、结节等,较少出现在脸部。

皮肤痒有时未必是皮肤疾病?医:身体问题、身心疾病皆可能。

【器官相关】

肝胆问题:

这是内科问题当中,最常见引起搔痒的原因之一,例如肝炎或胆管阻塞所引起的黄疸,或是因为怀孕而肝内胆汁淤积等,都可能出现发痒情况。

肾脏问题:

例如慢性肾病变较后期常见的尿毒症,其中一个症状就是可能会引起搔痒等皮肤不适,除此之外也可能合并有寡尿、贫血等症状。

【内分泌相关】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常见皮肤保湿能力较差,使得皮肤容易干痒、甚至干裂。小腿也可能出现黑斑,和循环不佳有关。抵抗力也较差,皮肤也较容易感染霉菌,例如香港脚。

甲状腺亢进/低下:

会伴随体重增加/减少,以及心悸/心跳缓慢,行动上较为亢奋/感觉慵懒。皮肤症状除了搔痒以外,毛发也会出现较粗/较细的情况。

白血病、淋巴癌:

两者都是属于血液肿瘤,皮肤症状主要因免疫功能受损所引起,使得皮肤干痒难耐。也因免疫功能不佳,皮肤也会相对容易受到感染。

缺铁性贫血:

因身体缺铁所引起,也因为缺铁影响皮肤的神经细胞,进而出现发痒的症状。另也会出现头晕、倦怠等贫血症状。也常见合并出现不宁腿。

不宁腿:

患者常会感觉脚痒、如虫在爬、动了之后不会痒的情况,缺铁、血糖异常、多巴胺异常等皆可能是原因之一,影响神经引起发痒,确切原因还有待更多研究。除了内科以外,也常至神经科治疗。

【病毒感染】

登革热病毒:

病毒感染引起搔痒最常见的原因之一,除了被蚊子叮咬感到搔痒之外,在约第五天左右身体也可能出现红疹,约有7成左右的患者会感觉到搔痒不适。另也会发烧、身体倦怠等。

水痘病毒:

会引起多数人年幼时曾发生过的水痘,身体各处会出现水泡并且发痒,另也会出现发烧、倦怠、疼痛等症状。康复但病毒未清除时,病毒会潜藏于神经结,待免疫力低下时以带状疱疹(皮蛇)发作,症状多以神经剧痛呈现。

HIV病毒:

也称爱滋病病毒,主要透过血液、性行为等途径传染,症状可包括高烧、疲惫、酸痛、腹泻等,或是类似感冒症状,也可能出现搔痒情况。

【自体免疫疾病】

例如皮肌炎、多发性硬化症、红斑性狼疮等,这些也都可能引起皮肤痒。皮肌炎和红斑性狼疮两者常见因皮肤症状,时常在皮肤科或转诊至风湿免疫科时发现。多发性硬化症则较多因麻木等神经症状在神经科确诊。

【身心压力相关】

正如前述提到,压力也是一种会使得皮肤发痒的可能因素之一,而忧郁/忧郁症、焦虑/焦虑症等身心状况或疾病患者,神经系统也会较敏感、较易引发刺激,在压力较大时常出现发痒情况,有其他问题引起搔痒时也可能较为明显,多以慢性呈现。

【药物相关】

部分的药物也可能引起皮肤搔痒症状,例如部分口服避孕药、止痛药、结核病药物、吗啡类止痛药等。药物皆鼓励先进行诊断后由医师开药,如需停药也与医师详细讨论。

觉得痒,但却抓不到?

上述各种搔痒情况,有些看得到皮肤表征,有些则看不到,这种情况各病因都有可能发生。像是许多民众就感觉到腹部搔痒,但却看不到发红等症状,想抓痒也抓不到或没什么用,起因可能为皮肤疾病,例如慢性荨麻疹,或是肝胆问题等内科疾病,都可能引起。

常皮肤痒怎么止痒、治疗?医:冰敷是最有效止痒方式。

不管怎样,先冰就对了:

止痒方面,王威杰表示,搔痒的可能因素相当多,民众能做、且能确实达到有效止痒的方式相当有限,最佳的就是冰敷,冰敷可以阻断神经异常引起发痒的信号,这不论是对哪一种原因引起的皆可达到一定程度的效果。切勿搔抓、用热水烫、乱用各种民间疗法等。

记录人事时地物:

也建议可以在发痒时观察并记录相关人事时地物,有助观察诱发搔痒的关键原因,有助于避开风险,也有利和医师讨论。例如一到公司就会痒、看到某个人会痒也可能是因为压力。或者天气一冷就会痒、接触到毛衣会痒等。

衣服避免快干,棉质为佳:

衣服建议穿棉质的,避免毛衣、快干材质。毛衣容易引起搔痒,快干材质常见原理是「不吸汗」,也就会让汗直接在皮肤上与衣服摩擦,会较容易引起皮肤搔痒,而快干材质容易因快干而没更换,但棉质湿了可明显感觉到,更换即可。

避免自行使用成药:

治疗方面建议就医检查治疗,避免自行以成药进行治疗,自行使用成药的风险包括了剂量不够、剂量过高、用错药物、忽略疾病等,除了不利于根治,也容易使得情况加剧。

皮肤搔痒各种原因都有可能,要挂哪一科?医教情境观察!

从前面可见搔痒的原因非常多,又时常难以辨别,王威杰医师建议,若感觉搔痒且有其他皮肤表征,一开始就可先到皮肤科、家医科检查。若无皮肤表征可至皮肤科、家医科、内科、神经科。怀疑有自体免疫疾病,可至风湿免疫科。若是近来备感压力可至家医科、身心科,也告诉医师有搔痒的情况。

就诊时也可以和医师多聊聊自身状况,例如最近备感压力、或有身心疾病,或是常常感觉脚痒、动一动就不痒了等,作为医师评估参考,也更有利找出相关原因。若医师发现有其他疾病可能,也会再进行转诊。

文章来源:本文由《今健康》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