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从遥遥落后到追过赖清德 蔡英文逆转胜的3个原因
民进党总统初选结果13日出炉,总统蔡英文以8.2%的差距击退前行政院长赖清德。综观整场初选,蔡英文从民调遥遥落后苦追到反超,可归纳为3个主因,包括「最初战场设定」、「候选人韧性展现」,以及「团队与个人战」。
首先,在「战场设定」方面,蔡英文团队设定「国政优先」,而赖清德则主打「我最强」。姑且不论赖清德当初是不是「突袭参选」,从最一开始,对战组合已经设定成「全职总统Vs.专职候选人」。
因此,蔡英文在「国政优先」的主调下,把格局拉在「不管怎样,就是认真做好总统」;另一方面,凸显出赖清德参选是「打扰现任总统执政」的公开暗示。
在赖清德的选战主调上,仅有「我最强」的口号,以化解支持者忧虑为由,来合理化自己投入参选的行为;不过党内普遍认为,此举反而把自己困在「挑战党内现任者」、「只为了自己赢」的格局。
党内人士分析,从初选最初两方阵营策略定调,已经决定了这三个月来,赖清德民调「开高走低」趋势,且打不开议题的节奏。同时,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年初抛出「一国两制」后,蔡英文强势回应,帮助她拉回声势;反观赖阵营的正当性只有「我最强」,以及一连串的资深党员逼宫戏码,逐渐强化党内支持者的反感。
▼总统蔡英文。(图/记者季相儒摄)
其次,则是「候选人的韧性」:蔡英文从参选之初,虽然面临民调遥遥落后的劣势,但走稳每一步,依照既定节奏;反观赖清德时有态度反复的状况。
仔细观察,蔡英文在初选的议题,态度如平时般冷静,鲜少激起火花,仅在国政、社会等各式上做展现;反观赖清德,虽然是民调的领先者,但在媒体上展现的,多是抱怨初选不公,攻击蔡英文是由派系支持的选战模式。
在双方民调逐渐接近时,赖清德在各种专访当中,变成四处抱怨的参选者,到了政见发表会上,也只能不断重申与合理化自己参选的原因;对此,党内文宣干部坦言,他的选战模式设定,会变成即便有直播安排,也都很难创造冲破同温层的效果。
最后,则是「团队战Vs.个人战」的差异,尽管蔡英文是现任总统,拥有丰富的资源,兵强马壮;不过,这半年来蔡英文其实已经经过大改造,公共形象与过去两年多截然不同,幕僚运用各种宣传管道来凸显总统印象,而蔡英文个人也愿意配合相关安排,听进幕僚意见。
在赖清德方面,身边有刚打完立委补选的郭国文,地方公职出身的李退之,以及运筹研判的陈美伶,处理媒体广宣的有主流杂志副主笔级的媒体人,知名的民调专家游盈隆,还有号称有百台以上联播能力的「志明」,府城电台系统的康银寿,绝对也是「院长级」阵容,但始终打不出队形,与媒体关系也如履薄冰。党内人士分析,这与团队真实的意见、想法是否有进到他的决策有密切关系。
举例而言,近来豪雨,原先排定要视导国军部队的蔡英文,前一晚立即调整行程,选择到地方督导区域排水作业跟农业状况;同日的新闻画面上,赖清德则是在拜票的车队里,尽管凄风苦雨,搏取同情。但对照来看,党内人士认为,对于隔日新闻呈现与对比,责任在幕僚团队外,赖清德能否有决断也是关键。
综观整个选举过程,赖清德在媒体形象上,常显抱怨党内机制,只主打「我最强」口号;而蔡英文则是在民调落后中,保持一贯冷静的泰然自若,追赶民调的速度虽然不快,但一步步往前。相对而言,从外界看结果,虽然出现8.2%的大差距,但其实在党内也不太令人意外。
▲民进党总统初选民调结果出炉。(图/记者李毓康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