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客可能是吃便当 陆媒赞「小气」台湾人舌尖节约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中国人讲面子讲排场餐会越办越奢华,但吃不完又不肯打包,形成了「剩宴」。根据统计,大陆餐饮每年倒掉2亿人一年的口粮。目前,大陆正雷厉风行廉洁简约新气象。而福建媒体刊登文章,称赞「小气台湾人在舌尖节约,甚至连总统马英九也是「省长」。

福建《海峡导报》24日刊登「『小气』台湾人最爱舌尖上的节约」文章,指称「便当会」是个在台湾媒体上常听到的名词,上到总统,下到村里长等基层公职,最常吃的东西恐怕就是便当,而且还是很普通的100元(台币,下同)以内的便当。

文章说,边吃便当边开会,既有效率又节约食物,避免了人去楼空只留满桌「剩宴」的铺张。而在餐桌上,马英九绝对是「省长中的省长」。台湾晶华酒店大厨曾经爆料,马英九在家里宴请五院院长,这么高层级的家宴,全部预算也就1.5万元。

青岛市市南区某酒店,服务员在一宴会结束后收拾餐桌。(图/新华网)

文章也引述记者亲身经历,例如早年在台北参加过一场高级的学术研讨会议程结束后,主持人客气地说「午餐是王(金平)院长请的」,于是所有记者都暗自高兴能吃到王金平的宴请。「结果等到了用餐地点这才发现,可不还是便当?」学术巨擘与会者通通排队领便当,并到一旁教室享用。

另外,记者数年前来台湾,很多老师同学热情接待,大家轮流约时间吃东西,但很多时候请的不过是一个汉堡或一碗牛肉面。「这让记者懂得,热情不需要通过大餐来体现。」

而在外面吃饭时,服务生通常会提醒客人「这些已够了」,若客人坚持还要再点,服务生就会换一种策略,说「不然您先用餐,不够等下再加」。等到用餐完毕,若还有剩下较多食物,服务生就会问「是不合胃口吗」,或者贴心建议打包。

文章还称赞,在台湾每天倒垃圾是一件「专业度」很高的事情,在复杂的垃圾分类中,有一种叫「厨余」,也就是家庭烹饪产生的那些垃圾。

厨余回收「这种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在台湾是从儿童开始教育,在校用餐后将剩菜、剩饭、果皮沥干后放进厨余桶,负责回收的同学则在桶里撒上除臭剂沥出厨余渗出水后拿到回收点。

文章引述一位儿子正在念小学的台北妈妈指出,回收后的厨余一般可拿来堆肥进行再利用。「厨余渗出水也不能浪费。可以用来清洗马桶,也可以稀释100倍后浇灌花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