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想造车不妨向东看

种种迹象表明,苹果造车正在加速,各家车企也都将苹果视作未来的主要竞争对手。早在2016年,马斯克就曾经表示,特斯拉的最大竞争对手不是谷歌,而是苹果。1月,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也提到苹果,他认为,蔚来汽车短期内对标BBA,但长期来看主要对手是苹果。“我们最好趁着苹果未搞出终极产品之前赶紧站稳脚跟,否则以苹果用户的忠诚度很少有公司能够与之抗衡,况且它还有那么多现金。”

不过,当所有人都投去好奇又炙热的目光等待APPLE CAR时,苹果却迟迟定不下造车拍档。新年之初,苹果就频频传出为造车正和多家汽车企业接触的消息,先是牵手韩国现代,后又相继和日产、宝马戴姆勒传出绯闻,造车之路一波三折。或许,苹果忽略了一个更重要市场中国。蓬勃发展的自主品牌可能是其最佳合作伙伴。

市场和供应链是巨大优势

眼下,苹果的目光主要集中在北美生产能力的整车制造商。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者广平认为,苹果找车企代工生产汽车,从商业角度看,初期最好选择有成熟质量控制保证的生产者,市场需求、人力成本、配套供应链也是要考虑的要素,并且,这里的市场因素还包括推广车型后积累自动驾驶数据的需求。

苹果原来与现代商谈合作造车,是基于现代在佐治亚州工厂和比较成熟的传统汽车生产工艺,准备生产的自动驾驶汽车在北美有市场、有供应链,地理位置也比较近;相比之下,如果选择在自主品牌量产的话,中国的市场更大并且销量长期利好,车企制造水平、供应链水平虽不甚理想但也一直在提升,人力成本还低于美国。

“苹果终止此前合作,可能会有新的考虑,并且有特斯拉登陆中国的案例在前,苹果不可能视而不见。”新能源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说。爱驰汽车大数据平台部总监李海军也认为,中国是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在中国生产制造是必然选择。

分析,假如苹果选择中国合作伙伴,将是一个双赢的结果。仅从苹果角度来看,中国具有众多汽车制造厂商,供应链相对完善,生产制造技术可帮助其快速量产,有望提前SOP。同时有苹果品牌背书,一定能够快速收割一批“果粉”,交出比较好的销量成绩单。中国快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庞大的汽车市场和愈发开放的政策,都是苹果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的最坚实基础。

牵手自主品牌不应有顾虑

在李海军看来,全球知名车企在中国都建有合资企业,中国也有合资车企的成功经验,加上众多“果粉”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苹果一定会看向中国,但不一定第一时间选择中国。当前,中美政策、合作方式、利益平衡等问题,都可能影响到苹果的最终决策。

目前并没有消息显示,苹果与中国任何一家车企有过接洽。汽车行业分析师张翔分析认为,苹果和宝马、戴姆勒、现代等跨国车企纷纷“谈崩”,原因可能在于其要求苛刻,只做车辆造型、交互界面、软件管理核心部分,再将其在手机领域产业链管理方法拷贝到汽车行业。从上述几家车企透露出的反馈来看,车企们觉得与苹果的合作会伤及自身业务和品牌。

“苹果之所以没有看向东方,原因在于中国车企国际化水平和知名度相对较低,苹果担心“果粉”不买单。但如果与其他国际车企的合作都谈不拢,苹果可能会选择和自主品牌合作。”张翔说。曹广平也认为,苹果一定关注到了中国的市场与产业环境,但最大的障碍或是苹果自身,尤其是其是否有魄力再一次将产品快速投入中国市场,这本身也是对苹果公司处理中国产业环境能力的验证。苹果上一次投放手机的成功与经验,可能也会影响其管理层的决定。至少苹果汽车如果不在中国取得成功,肯定不是百分百的成功。

国内企业或更懂苹果

如果苹果决定在中国市场寻找合作伙伴,谁会成为“天选之子”呢?张翔判断,以苹果现在这样的高市值,造车对其来说其实很“便宜”。但一个问题是,苹果手机是高利润产品,最高时利润率达到70%,而汽车行业正处于变革期,如宝马这样的豪华品牌利润尚不足10%,所以苹果不会自己建厂造车。

与此同时,苹果可能会量产L3级别自动驾驶车辆,以快速进入市场,而L4级自动驾驶车辆的推出至少要3年,那时电动汽车窗口期已过。所以全球500强企业中的上汽、一汽、东风等很有可能,另外有比较成功合资经验的车企如奇瑞、华晨、北汽、广汽也会被苹果更多考虑进去。

当然也有另一种观点,行业专家陈超卓认为,苹果会向东看,但并非寻找一家自主品牌,而是选定一家有实力的中国代工厂。他认为,世界上并不缺少苹果这样一家车企,所以苹果要么不造车,要造一定是独特的、颠覆性的产品,否则苹果就只是一家造车企业,而非一家伟大的造车企业。

以苹果在手机领域的生产模式,其造车也将会是寻找一个能够完全配合的代工厂,以此为前提,很多车企不愿意或者不适合与苹果合作。苹果很有可能在其原有的代工体系中,选择一家最适合生产汽车的企业。已经为苹果代工手机的富士康应该是首选,以往的成功合作让富士康更“懂”苹果。

陈超卓直言,电动汽车不需要如传统汽车那样的体系建设,相对制造门槛较低,代工企业完全可以胜任。苹果造车可以说“分分钟”能够实现,现在的核心问题在于苹果会推出一款如何具有颠覆性的产品。

自主品牌应抛出橄榄枝

当然,无论苹果最终作出怎样的选择,曹广平认为,自主品牌都可以从商业角度试着与苹果方面进行接触。我国汽车产业政策越来越开放,不仅合资股比放开,独资也是被允许的,纯商业行为对于中国车企以及苹果来说都无可厚非。

如果合作成功,必然会带给中国合作方产能优化利用以及智能制造方面的提升,也会整体提高中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激烈程度和水平。当然,即使苹果不来中国合资或独资,苹果汽车如果销售到中国,也会提供另一个高度智能化的品牌案例。

中国汽车产业目前处于上升期,中国制造向更高水平转型,需要自力更生,也需要在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合作中取长补短。在全球合作中,苹果很重要也很有吸引力,既是自主品牌的竞争对手,也可以是合作伙伴。曹广平建议。自主品牌要多方面、全方位积极拥抱对手,又迎接竞争,哪个车企最积极,也将会取得更多的经验和成果。

李海军也认为,如果牵手苹果,自主品牌无疑会收获苹果品牌效应带来的市场、智能驾驶技术的落地,以及加速智能制造生产线快速应用;也能助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促使中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苹果作为优秀的新能源汽车选手,还能加剧行业竞争,最终受惠消费者。

如果能够引进苹果技术,合作共建先进智慧工厂,从建成到整个产业链的带动,必将引领一批企业的智能化升级,甚至是蜕变。“先进的技术无国界之分,共创、协同也是未来趋势,中国应该搭乘这辆快车,实现弯道超车,走向国际技术前沿。”李海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