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稳善终 10个圆满条件
文、图/《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高宝书版、赵可式
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善终,正是最积极的生存态度
对于生老病死,你的态度是什么?为了多活一天,你愿意承受多大的痛苦?生命最终的道别,怎么做才能让彼此无憾?
一本令人省思再三的生死指导书,让陪伴700名病患在家安详走向生命彼岸的医师,告诉你「平稳善终」的10个观念。
人人都有争取圆满善终的权利,现实生活中,不治或末期患者经常因维生治疗,承受不必要的痛苦,更让深爱的家人亲友为此感到痛苦与不舍。
★台湾各界人士郑重推荐赵可式(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孙越(终生志工)李伟文(牙医师‧作家‧环保志工)吴若权(作家)陈荣基(莲花基金会董事长、台大医学院及恩主公医院教授医师、曾任台湾安宁照顾协会理事长)
【「平稳死」的十个条件】
【第一个条件】认清无法平稳死的现实→末期患者一旦住院,即代表必然会接受维生治疗,一旦开始,便很难中途停止,即使本人或家属要求也一样。
【第二个条件】找一位有实际临终照护经验的居家医疗医师→在身体还能应付时,先找好一位有平稳死实绩的固定医师,医疗就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技术虽然重要,但患者跟医师的相处频率更扮演着一项重要角色。
【第三个条件】鼓起勇气和葬仪社的人谈谈吧→在「死=失败」的医院里,应该不可能有医师想到要为患者家属预演痛失亲人的悲伤,只有那些将「死亡」视为自然法则的诊所医师,才能让家属们增添些许对悲伤的免疫力。
【第四个条件】选择一间能让人平稳死的安养机构→继医院和自宅,安养机构,即所谓的「第三大临终场所」,将成为今后临终照护市场的发展重点,决定选择以安养机构为最终栖所时,必须挑选能让人自然迎接平稳死,而不把人送至医院的设施。
【第五个条件】领有高额老人年金者更应出示生前遗嘱→所谓的年金,只有活着的人才可以领取。当患者因失智症恶化而失去自我表达意思的能力时,他的年金就会交由家属代为管理,因高额年金而阻碍平稳死的案例,已经不是三天两头的事了。
【第六个条件】预防「跌倒→骨折→卧病在床」的恶性循环→跌倒的预防措施真的很重要。许多把「健康翘辫子」挂在嘴边的老人家,因为跌倒、骨折而卧病在床,不知不觉间,变成依赖医疗器材生存的状态。
【第七个条件】理解呼叫救护车的意义→「叫救护车」这个动作,代表要求急救人员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术,及后续的维生治疗,依照社会现况来看,维生治疗一旦开始,就没有任何人能够中途打断。
【第八个条件】脱水对患者有益,而胸水和腹水不应轻易抽取→人体在脱水状态会呈现全面节能模式,这种状态首先会减轻心脏负担,身体也较不易浮肿,患者几乎不会受到体内累积的胸水或腹水折磨。
【第九个条件】别误解二十四小时原则!即使在家死亡也绝非刑事案件!→只要患者明显是因本身疾病过世,主治医师即使不亲自出诊,也能出具死亡证明书。
【第十个条件】请放心体会安宁缓和医疗的好处→无论癌症或非癌症,都会把人推向死亡,今后日本的医疗和照护,应朝着广义的「安宁缓和」定义发展,将癌症和非癌症等而视之。
【推荐序】
善终,是最大的福气;歹终,是最艰困的灾难国立成功大学医学院教授、台湾安宁疗护推手/赵可式
一、「死亡的品质」甚至比「生活的品质」更重要:新加坡连氏基金会(Lien Foundation)于2010年时,调查全世界40个国家的「死亡品质」,台湾排名14,是亚洲的第一名。其主要的调查指标有:「止痛类药物的可近性」及「民众对善终与末期照顾的意识与要求」。台湾这20年来借着民间各基金会、宗教团体与出版业的努力,已经意识高涨,要求善终的呼声节节升高。政府也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鼓励安宁疗护的发展,并引进更多元化的止痛类药物。此基金会将于2014年做第二次的追踪调查,并加入更多的指标,可拭目以待台湾是进步还是退步。
连氏基金会在2010的调查中,日本排名第23,远低于台湾。然而日本医界的有识之士纷纷著书立作,呼吁重视「死亡的品质」。本书作者——长尾和宏医师的大作《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就是教育民众与医疗界的最佳典范,此书在日本获得很大的回响,使得「死亡品质」的话题甚至超过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二、有比「死亡」更可怕的情境:「怕死」似乎是人之常情,但笔者在多年对民众及医疗界的演讲当中,常作听众的即席调查,发觉现代人有比「死亡」更害怕的情境,即:怕痛苦、怕失去尊严、怕苟延残喘、怕失去自控能力而任人摆布、怕失去生活品质、怕失去生活意义、怕造成家人负担。这些恐惧绝大部分是现代的医疗所造成的。医疗科技的进步产生18般武器,为了救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地:「有肉就割,有洞就挖,有管子就插,有机器就装,有药就给。反正:吃苦的是病人,付钱的是健保,后悔的是家属!」医疗人员若有武器而不用在病人身上,就有被控告的危险!于是医院如战场,火药大砲全数用在病人脆弱的躯体上并不犯罪,医疗人员要求自保,就拼命使用各种武器了。这种状况造成四输:病人输-歹终;家属输-后悔莫及;医疗人员输-违反了生命医学伦理:以病人最大福祉为考量的医学伦理;国家输-浪费了宝贵的健保资源!而若健保输,则全民皆输!台湾的健保是全世界都称诵赞扬的,一旦健保垮台,全体人民皆输矣!
三、台湾与日本可以互相学习之处:本书《善终,最美的祝福:预约圆满终点的10个条件》是长尾和宏医师对日本文化的批判性建言,与台湾的现况有互相借镜学习之处,以下简述:
1.「第一个平稳善终的条件」——维生治疗一旦开始,便很难中途停止,即使本人或家属要求也一样:
这点台湾远比日本进步!台湾的「安宁缓和医疗条例」早已在2000年立法,2013年1月9日修法后,在病人已达末期的状态下,就可由病人本身、家属或安宁疗护的医师「撤除」维生治疗。这条法律虽较欧美先进国家的「自然死法案」迟了30余年,在亚洲却领先诸国,是唯一立法的国家。日本因无类似的法案,才会造成无法平稳善终的第一个条件。笔者已被邀请赴日本分享台湾立法「安宁缓和医疗条例」的过程、精神与实质内容,以供日本参考,以立相似的法案。
2.「第二个平稳善终的条件」——找一位有实际临终照护经验的居家医疗医师:
这一点台湾就要向日本学习了!在台湾有实际临终照护经验而又能作居家医疗的医师太少了。原因之一为居家医疗需耗费医师大量的时间,但健保的给付不成比例。有经验的医师居家出访一位病人,可以看门诊20位病人。目前台湾只有少数优良的安宁医疗机构有医师出访,并不普及。要改善此种现象,只有提高医师居家医疗费用,并普及社区开业医师临终照顾的知识与技能才有可为。
3.「第四个平稳善终的条件」——选择一间能让人平稳善终的安养机构:
这点日本远较台湾进步!日本长期照护的高水准、高品质有世界口碑,台湾望尘莫及。台湾目前的安宁病房皆设置于急性医疗机构,但品质良莠不齐,有些安宁病房的医疗照护水准不如理想,更遑论长照机构了!这点需要民众有更多的认知及评鉴医疗机构品质的能力,使劣质的机构自动关门,优良的机构却门庭若市,才能弥补政府评鉴制度不足之处。
4.「第八个平稳善终的条件」——脱水对患者有益:
「临终脱水」在欧美先进国家已成为「普遍常识」,在病人已达末期临终阶段时,停止一切静脉输液及胃管灌食,才能减轻病人的负担,并感觉轻松。这点日本与台湾一样,「活着就是要吃」、「爱他就是要给他吃」,是东方文化中很重要的「信念」,一旦病人无法吃喝,就得用打针或灌食的方法。殊不知这正是让病人「歹终」的原因之一。这个「信念」需要先在医疗专业之中破除,再由医疗人员向民众宣导,希望不久的将来,台湾与日本都能普遍认知「临终脱水」的真谛!
5.「第五个平稳善终的条件」——生前预嘱:
这点日本也与台湾一样,少有人写下生前预嘱!英美等国家目前流行「预立医疗自主计划」(ACP:Advance Care planning),凡是60岁以上的长者;慢性病患;及有生命威胁疾病者,都必须与其主治医师讨论,万一将来病情恶化时的治疗计划为何,以免到时任人宰割,在自己身上做一堆自己不愿意的医疗。这项规画需要政府政策主导,规划所有病人在确立诊断之后,能写下ACP。这项进步的政策,可能还需要些时日才能办到。
无论用什么名衔,如:「平稳善终」、「自然死」、「尊严死」、「善终」等,都不是「安乐死」,绝不提早病人的自然死期,而是协助病人在自然死亡过程中,提升生活品质与死亡品质。既不医疗不足草菅人命,也不医疗过度。这是现代人皆须重视的课题!本书中有精辟的说明,值得细读!毕竟「善终,是最大的福气;歹终,是最艰困的灾难!」
作者简介
长尾和宏(Nagao Kazuhiro)
医学博士,一九五八年出生于香川县善通寺市,一九八四年自东京医科大学毕业后,进入大阪大学第二内科服务。一九九五年在兵库县尼崎市开设私人诊所。目前致力于居家医疗领域,提供复数医师制的全年无休门诊与二十四小时医疗服务。开业以来,亲自目送700名安宁居家疗护患者,安详迈向生命的终点。
其个人部落格「Dr.和的执业医师日记」(Dr.和の町医者日记)稳坐医师类人气部落格排行榜的第一名,每星期连在于报纸《产经新闻兵库版》。并定期在网路及报章杂志等媒体发表文章,致力于民间平稳善终的推行。
译者简介
刘格安
政治大学会计系毕,大二开始接触日文。曾任职于勤业众信联合会计师事务所,现为专职译者,译作类型包含商管、医学、旅游、生活和历史等。译文赐教:mercitapo@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