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环境不如自己创造!台湾青年有创意 因社会自由
文、图/《欧北来旅行观察日记》蔡升达「与其期待环境给予,不如透过双手创造。」家铭。就像花东地区的青年般,离乡背井到外地工作,几年之后,突然惊觉。
「我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是在帮企业那些有钱人工作,然后让他们变得更有钱。我的家乡呢?一开始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觉得没有太多工作机会,到外地去打拼,然后呢?青年人口外流,我也变成造就没有工作机会的环境凶手之一吧。」家铭泡着咖啡说着。「所以我决定回到家乡,号召一些人!没有机会?我们就自己创造吧。」
玉里介于花莲与台东之间,发展受到两个观光大县挤压,很多旅客都是路过,最多吃吃有名的玉里面、桥头臭豆腐,然后离开,很少留下多驻足一天。「我希望为这个地方注入一些什么,但刚回来也会碰到现实的生活问题,还没抓准要做什么事,而我自己本身也是学教育的,就先进入学校担任特教老师。带了几年后,重新熟悉我的家乡,才有了创业『Our老房子咖啡』的想法。」
「听起来超有趣!那你是基于什么理念打造这里呢?」
家铭:「Our就可以知道,这里是属于大家的,不是我一个人的,每个人都可以是这里的主人,这个地方要说是酒馆、咖啡馆、背包客栈、表演空间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平台』,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与创造,但重要的是,『这里将拉起大家与玉里的连结』。」
「要怎么拉起阿?」我狐疑的说
「回乡就是为了回馈在地,为这边注入一些新的力量,这样年轻人才会回来。其实我们现在有跟农夫采用契作的方式合作,这样他们就必须依照我们希望对环境友善的方式种植,然后我们也可以帮农夫们找寻通路、行销,去将在地的一些产业串联,不敢说是扶植他们,但绝对可以有一些跳脱以往的方式去进行。所有的环节只要能够给当地青年去设计执行,我们都会尽量以他们为主,你必须给他们证明自己的机会,外面的月亮不一定比较圆,事实也证明我们是对的。」
「你的专业教育似乎跟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关联性并不大?」「会吗?我觉得颇有相关,教育无所不在,与农民沟通,扭转一些既定想法,引导他们尝试更多可能,不也是教育吗?」
「其实我这边也会指导一些中辍生学习调酒、咖啡、餐饮等等,这边很多学生受到的待遇不太友善,大家都认为他们是自己放弃自己,我却不这么认为,是环境将他们贴上标签,尝试与学习的机会都不给,他们感到失望,喝酒抽烟样样来,我就想:既然要喝酒,我就教他们如何『喝酒』,酒可以跟茶搭配、酒也可以搭配咖啡,例如维也纳咖啡就是含有酒精的。你禁止他们,不如给他们正确知识,还能习得一技之长。」
「没有遭遇什么困难吗?」
「有阿,很多学校老师跑来指责我,为什么给学生喝酒,我觉得很奇怪,这些学生念餐饮,不听你的课,跑来跟我学。到底是你出了问题?还是我有问题?至少他们在我这边学习表现不会脱离轨道,也不会跑出去外面捣乱,也许有些做法可以再修正,但学生需要的是什么,当老师的你们真的知道吗?」
「这边这个『平台』的理念真的跟我们好像,我可以理解你所说的并且相当认同。」
「我也相当希望可以有更多人有一样的理念,让它遍地开花。促使年轻人回来,为自己的家乡、在地开创新的路,『用乡村包围城市』,城市的人们其实一点都脱离不了乡村。」
每一个人都是改变的力量,看你愿不愿意而已。兴趣与专业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关系,但其实所有的经历都能够有所串联。台湾的自由度极高是孕育无限创意的温床,在抱怨大环境不允许的同时,其实更显示「机会」有多么巨大。
「与其等待环境给予,不如透过双手创造」家铭除了推广在地产业,也尽己所能举办活动,义务支持在地体育组训篮球队、艺术家培育计划、our善的循环活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