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国文大作战 支持新教案 培养阅读力

当考题引领、期待更多元、全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再只靠死背,我们又给予「文学课」和教授文学的老师们多少时间?(本报资料照片)

不仅国文科考试,各大型考试的题目叙述都在增加,面对这样的考试趋势,潜在的问题是什么?诗人、学者、教育部普通型高级中等学校国语文学科中心辅导教授须文蔚说:「中学国文课的时数一直减少,教师、学生和家长要能掌握有限的时间资源,培养学生带得走的能力,包括表达、思辨甚至专题研究的能力,这需要更多新的观念与共识。」

大学学测国文科,时而出现改写作家文章,却连作家本人都答不出测验题的情况,音乐评论家马世芳就曾表示把自己的文章读得都头晕了,还是选不出「正确答案」;诗人吴晟在某次演讲时也曾以自身为例,说考题连作者本人都答错!除了考题设计可待斟酌,现象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在于:当考题引领、期待更多元、全面的阅读理解能力而不再只靠死背,我们又给予「文学课」和教授文学的老师们多少时间?

须文蔚指出,《亲子天下》2022全台阅读力大调查中曾询问:「实施108课纲之后,大型考试的题目会增加很多叙述的文字,一分考卷估计有5000到1万字。请问您会不会担心小孩考试时看不完或看不懂考卷?」结果有六成五的家长担心孩子看不懂各科的考题。

在阅读力越来越重要的今天,台湾的阅读风气如何?有多少人一年之内可能一本书都没有读过?「我们的教育是加法的教育,觉得性别很重要,人权很重要,环境教育很重要就会一直加一直加……」须文蔚表示,反观其他国家的中学教育其实教的就是最基础的阅读、艺术、数学、自然科学、哲学等,但台湾的加法教育已然让国文课在高中只剩一周4小时,六个学期的课却只有五册教材,「还有一学期要干嘛?学生考完就不管了?」

过去的历史课与国文课相辅相成,如今中国史改为东亚史,也让国文老师的压力迎面而来,「教苏轼的文章,要先谈宋代党争,更要先谈北宋和南宋。」如何在已然不足的教学时间内细说从头?须文蔚指出,愈是在阅读被压缩的时代,中学国文老师被赋予的责任就愈重,国文教的既是文学、文化,又是人生,既要顾学生的考试成绩,又要为学子们的学习历程档案修润,「为什么常看到国文老师跳出来批课纲?」须文蔚分析,当阅读力一直下降,大考命题生活化、复杂化成为趋势,课程时间却极为压缩的情况下,国文老师的焦虑可见一斑。

「过去抢救国文可能读30篇文章,如今至少要60篇。」须文蔚希望透过第一线的教学现场,提供给家长们一副望远镜,当教师、学生和家长需要掌握有限的时间资源,培养带得走的能力,需要更多家长支持愿意创意开发新教案的老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