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青年失业需从长计议

林士清

失业问题社会呼吸的痛,根据主计处二○一二年度统计,国内平均失业率降至四.二四%,是从○八年金融海啸之后的新低点,但失业率仍高于亚洲四小龙,甚至还高于日本,政府面对失业问题仍不能懈怠。

值得关注者,乃青年失业率高达十二.六六%创史上第三高,是平均失业率的三倍,显现台湾青年失业现象逐渐恶化。当中十五至十九岁年龄层失业率最高,二十至二四岁年龄层次高,二五至二九岁年龄层第三;此三项年龄分层的失业率皆高于平均失业率,表示无论青年、无论学历高低,都面临就业市场严峻的考验

国内目前青年失业人数高达十一.三万,当中二六.七%青年失业超过六个月,逾四分之一青年依然面临就业困难,且超过半年找不到工作,恐陷入长期失业危机。当中不乏高学历之青年,即便有工作之青年,亦面临劳动市场风险与生涯发展困境代表薪资及劳动条件不如以往,职涯发展恐怕得从长远着手。

青年失业问题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治理危机,找不到工作的青年面临长期失业危机,不利社会资本的凝聚,反而增加社会冲突的成本。国际劳工组织(ILO)亦预警「失落的世代」,如不积极重视且改善青年失业问题,会衍生许多政治及社会问题。近年来中东茉莉花革命、美国发生占领华尔街运动及英国伦敦暴动等,皆与当地高居不下的青年失业率有关。

台湾过去倚靠劳力密集及进口替代的成长模式,无论白领蓝领皆能找到工作的低失业率年代已不复返;青年失业成亟欲解决的政策难题国外的青年失业多半聚焦于低学历、低技能之青年,而国外政府提供之对策多半为中短期的技能训练、就业津贴提供及媒合更多的就业机会。但国内青年失业的问题建构,得从高等教育扩张与产业变迁供需层面来探讨,因高教人才培育机制与产业需求产生重大的学用落差,导致高等教育青年的失业最为严重。

高等教育扩张的结果改变青年劳动力结构,但产业结构变迁因制造业的持续外移、产业转型停滞不前、劳力密集服务业兴起等,无法吸纳逐年暴增的高教青年,而高教青年就业困难的现象,背后确实反映高教培育与产业所需的学用落差,导致青年就业市场的失衡。当中还涉及城乡差距与就业机会、劳动条件与薪资停滞、产业外移及政策失灵变数

从劳动市场区隔的观点,高失业率与高离职率乃青年劳动的特性,是解决高学历青年失业问题的政策规画时的一大罩门。因学历高代表其职涯充满各种选择,导致高学历青年的工作不稳定性与离职率高,企业通常不愿意雇用经验较为欠缺的青年。另一方面雇主认为现今青年学历虽然普遍提高,但针对应征职务的产业特性和工作职务,仍缺乏相对应的了解,企业叹找不到好人才,也变成减少雇用高学历青年的诱因;即便青年失业率高,但不代表没有工作职缺。

结构性失衡必须从结构来加以调整,政府短期的专案计划,效果恐怕不彰。

笔者认为少子化的社会趋势,高等教育另一波淘汰与改革的议程已经开启,未来高教人才培育走向量少质精跨域型人才,强调适性发展与行行出状元将成为主轴。尤甚,公部门与私部门过往提供的典型工作型态也会面临变革,强化第三部门驱动社会型就业的模式,提供更多跨领域、能整合、富弹性的就业机会,才是高学历青年避免陷入失业循环,选择职涯发展的最佳策略。

●作者林士清,台湾经济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本文为网友投稿言论不代表《ETtoday新闻云》立场。ET论坛欢迎更多参与,投稿请寄editor@ettoday.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