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是最珍贵的收藏 珠宝设计师林晓同用「玉」说出他的故事

关于玉的记忆林晓同回想,刚出生时保平安玉珮用条红绳子串着,始终挂在脖子上,牙牙学语、第一次学走路、在无数次摔倒终于学会脚踏车的那一刻……玉珮仿佛就是身体延伸出来的一部份,与男孩没有一刻分离。

珠宝设计师林晓同。(图/陈欣婷Tiffany提供)

林晓同与玉珮告别的经历,和一般人没什么不同:「上国中就觉得玉珮变得好俗,和同学格格不入,所以我就不戴了。」从出生陪伴至今的玉珮,细绳上残留的乳香,却成了乳臭未干。少年急欲长大,渴望挣脱绑缚的红绳,也像是挣脱传统与家庭的开始。

林晓同的爷爷中学校长,来自书香世家,他却背离家族期望,联考时,林晓同没报考省立高中,而选择去读复兴美工,让想像力艺术的世界里彻底松绑,他说:「作业多到爆,熬夜是常态,那是辛苦也开心的三年,感谢父母肯放手让我去飞。」

在珠宝设计的领域中,林晓同阴柔的名字,时常让人误认他是女性。初见本人,林晓同留着粗旷的中长发,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他骑着一台哈雷,请不要意外,「只有老哈雷可以调引擎转速,我很喜欢自己动手修东西。」解放、不羁与自由,在林晓同的身上展露无遗。

解放、不羁与自由,骑在哈雷上的飙风中年,却回头选择「玉」作为他创作的主要材质。玉是他曾经想要逃开的传统,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在先秦时代君子就懂得佩玉温润蕴藉,那是德行的象征。

桃园机场展出照片,「玉熊」系列的设计图。(图/陈欣婷Tiffany提供)

玉石采来,匠人刻雕龙凤福禄寿吉祥图腾,在一般人的观念中,玉器老爷爷老奶奶八十岁大寿才会拿出来配戴的「古董」,宴席过后就被锁进保险箱里。

「我不希望我的作品,被锁在冷冰冰金库里,那会扼杀了宝石灵魂,我仿佛听到它们在哭泣。」

林晓同为了创作「随玉而安」系列作品,花了很多时间泡在故宫,研究历朝代玉石的脉络,他发觉以前的玉器都有其日常功能性,然而现在玉的配件,却只能锁进保险箱,带不出生活态度质感

他觉得尤为可惜的是年轻人完全不戴玉,「珍珠能代表日本的民族性,而在华人,玉最能表现含蓄不外露的情感,然而玉的涵义却停留在某个年代,没有再进步了,与生活脱节得厉害。」

文/策展人陈欣婷Tiffany

(完整文章请看城市美学新态度)

【延伸阅读】缘生妙有 随缘自在│吴卿金雕木刻精品展

想追踪更多设计、艺术与生活类报导吗?点选疯设计LINE生活圈加入好友,带你欣赏更多精彩创意!

※本文由城市美学新态度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