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疫苗就是不仁不义

陈可文摄)

文化冲击随着全球化的开展、通讯的进步,虽然逐渐地缩小,但是还是有很多认知的差距及根深蒂固的观念在各式的场域中显现出来。例如在学术交流场合,讲到传统文化,发觉欧美学者很难理解仁、仁爱仁义仁政。西方没有好的对应,自然很难了解。

例如,学校学生的照顾,在两岸三地有一项特别的安排,就是低学费。欧美的学费相当高,搞到几乎每个学生都要助学贷款,才有能力缴得起学杂费。两岸三地学费收入都低到学校无法运营,都必须仰赖国家教育部编预算来资助

低学费背后当然有更深层的意义,因为要公平,要让「三级贫户都能够念得了台大」,要培养更多的人才

低价的学费观表达的也是政府对学生提供的照顾。这种思维也可以推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甚至国家对人民的关系,都有一种无限责任的观念。

再来,我们进入儒家文化中核心的仁。子曰:「仁者,人也」。可见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而孔子又说:「仁者爱人」,可见爱人、有爱心仁人重要的特色

接着《孟子‧尽心上》说:「亲亲仁民,仁民而爱物」,意思是亲爱亲人而仁爱百姓,仁爱百姓而爱惜万物,有推广及差序格局的意思。这西方人的确不好领会

至于仁义是仁和义的合称,这是传统读书人最主要价值观。《孟子‧离娄上》说「由仁义行,非行仁义」,意思是内心有仁才有义行;表面行为不是仁义。

文天祥绝命诗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这是最高境界。而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义是朋友信任元素,武侠小说最讲究侠义之气。朋友之间掏心掏肺,更要学关云长的义薄云天,甚至在义结金兰后,有的还托孤,连下一代都要照顾。义,因此也是无限责任。

在中国传统的社会帝王称为天子,《尚书洪范》说:「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人民是子民,政府的责任是必须照顾好百姓。

《孟子‧公孙丑上》有言:「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由此可推论,在传统社会,人民期望的是大有为的政府,政府对人民的照顾是要有如父母,也要负担无限责任。

在仁爱,仁义、仁政的认知下,从古到今,官就被带上枷锁,不是那么好当。普遍当官的要案牍劳形夙夜匪懈,不能偷懒。好的官哪有休假?要时时以百姓为重,如范仲淹讲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套句现在最流行的话,当官的一定要「超前部署」。

因此这也就解释了最近在疫情下,政府无法提供足够疫苗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情况,就是失职,就形成了最大的民怨

(作者为中信金融管理学院讲座教授暨台大经济系名誉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