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全面冲击 需建构平衡的替代方案

(图/本报系资料照)

全球规模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自今年6月2日起全面生效。自2022年1月1日起,RCEP对15个成员国陆续生效,互相实施关税减让;至今年6月2日菲律宾亦完成相关程序后,RCEP即迈入全面生效新里程,其后对区域生产及销售都将有重大影响。

RCEP包含东协10国及中日韩和纽澳等共15个成员国,其23亿总人口及29.6兆美元GDP总值,均为全球30%左右,14兆美元的货物贸易量约占全球商品贸易的28%,出口总额亦约占全球出口总值的31%。是全球三大自贸区:RCEP、《跨太平洋伙伴全面进步协定》(CPTPP)、《美墨加协定》中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的区域自由贸易区。

会员国之间互降关税是RCEP的最重要基础。例如,目前中国自日本进口的商品,只有8%(按税目计算)为零关税;但加入RCEP后,零关税比例最终将达86%。同样地,日本从中国进口商品的零关税比例,最终亦将自目前的60%提高至88%。

RCEP也是第一个促成中日韩市场开放的自由贸易协定,可深化东协与中日韩合作,并开启东北亚与东南亚经济整合的新时代。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日本最终将有86%出口至中国的工业产品之关税由6%降至零关税,其中包括价值450亿美元的汽车零组件。另外,日本对韩国出口的商品之零关税比例,亦将自目前的19%大幅提升至86%。

工业产品之外,市场开放的领域相当广泛,包括海、空服务、商业、电讯、分销、金融、农业等各行各业;但各成员国也得以继续保护各自的敏感行业,例如农业中有17%的关税品目未被纳入减税,且这些品目的平均关税高达70%。此外,虽然并非会员国间所有贸易都将实施零关税,但预计10年内将达成区域内90%以上的产品零关税,因此也将造成会员国生产及贸易成本大幅下降,并促进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及价值链的深度融合。

RCEP最初由东协10国发起,基本上整合数个之前已生效的「东协+1」FTA,自2012年历经多次谈判后完成。过程中除了印度于2019年决定暂不加入的风波外,原产地规则的协商更是几经波折。因为大多数贸易商品是由来自不同国家的原材料加工制造而成,原产地规则须确定商品的标示国,以及能享有的关税优惠。在RCEP之前,东协的贸易需要遵守五套不同的原产地规则,导致在亚太市场生产的分散及紊乱。但RCEP之后,大多数产品只要其价值的40%以上来自于成员国,则对其他成员国出口时,就能享有RCEP所规定的关税优惠。统一的原产地规则因此降低成员国的进口关税,并从而深化区域供应链。

RCEP生效后,台湾被排除在各种区域自贸区的问题是更加凸显。台湾在2019年对15个RCEP成员国的出口占出口总额65.9%,但2022年已下滑至55.4%;另依据财政部今年5月最新数据,台湾对出口地区占比分列第一及第二的大陆、香港及东协,出口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为年减19.4%及16.9%,年成长率更已分别连续10个月及7个月呈负成长;这应是反映RCEP对台湾出口造成的排挤效果。

整体而言,台湾出口已连续9个月负成长,去年第四季及今年第一季GDP也都是负成长。全球平均经济年成长率仍有3.4%,台湾出口及经济的负成长显然不能归责于国际经济趋缓,台湾实须提高警惕,尽速订定策略,着手建构平衡RCEP冲击的替代方案。(作者为香港北威国际集团董事总经理、国立台湾大学财务金融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