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ESG当中的「G」:治理面需留意平衡问题

20年前,投资者会把企业治理视为聚焦于公司如何管理其本身(如管理层架构财报等)、以及此举如何影响与其他公司及政府互动的议题

然而,现在治理的意涵已变得更加广泛,不仅涉及公司如何与周边世界互动(如环境议题等),也超越企业的范畴,触及政府本身如何管理企业及自然界资源(如海洋等)。因此,现在治理一词俨然具有环境、社会以及企业的成分。治理其实是非常复杂的课题,但基本上有两种实行的方式;第一种是「由上而下」的方式,即尝试透过政府干预来管控欠缺效率市场;第二种则是「由下而上」的方式,着眼于个别公司的行为。

随着治理的发展,一个变化已越来越明显——即是从(对公司活动的)限制,转向引导(其迈向某些目标)。另外,20世纪期间,透明度更高的财报,令更详尽的内部及外部治理变得更有可能。现在资讯科技则进一步加速了透明度的进程。透过更完善(倘仍未全面)的资讯管道,科技已提高了消费者与投资者对治理的兴趣,亦强化了他们对监察当前状况的能力;科技也意味着公司内部的透明度与对外有关治理方面的透明度,都已成为更迫切的议题,与环境及社会议题不相上下。然而,目前对外的透明度在某种程度上,仍受到不同数据供应商在评估中使用不同的治理指标所限制。

治理与疫情

自1月以来,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由中国大陆本身的供应冲击、当地及全球供应链受阻,发展至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全球消费者延迟(或未能作出)非必需消费进而造成需求冲击。

疫情对企业也带来了多重问题挑战,企业须妥善应对才能继续生存。明显的商业责任及决策,除了要维持现金流及履行合约义务,也涵盖了照顾全体员工顾客的安全。

然而,从更广阔的层面观之,疫情也已迫使个人及企业检视其治理体系本质效能,不单是从企业层面,而且还需更广义地从医疗体系与复杂的社会治理层面来看。

核心的治理议题,涉及让人民偏离其日常规律、适应(通常具挑战性的)新的规律,以符合公众健康及社会目标。这对企业的营运(如供应链等)具有多重潜在影响。在生产停工及消费下跌后,本国及国际贸易交易量急速下跌。企业必须适应情况,造就更合适及多元化的供应链,把风险降至最低。因此,一家公司的适应力及危机管理能力,现在被视为治理的关键元素,且对其长远表现至关重要。

治理的演变趋势

治理(G)议题势将继续演变,范畴亦会阔大至包括更多环境(E)及社会(S)的层面。新冠疫情的影响也进一步推动了此一过程。因此,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正转变为更加一体化的概念

治理议题的复杂性及其不断演变的事实,意味着这并非能够迅速解决的事情。正确的治理,将需要投资者的参与加上细致的作法,以及具有分析和平衡不断增加数据的能力。

长远而言,治理良好的公司仍可能被证实是更为成功的投资。然而,治理的概念扩展至新的范畴,将继续对公司造成挑战,而先前成功的企业亦可能遇上难题

历史提醒我们,治理概念的演变并非新鲜事︰这亦表明任何投资者在因应治理相关的问题时,都应从不同的角度与时间框架来考虑。例如︰

第一,从产业面及公司层面,思考立即会出现的治理障碍─此举可能创造投资的赢家输家

第二,投资者应着眼于利用治理成功企业可能带来的中期收益。

第三,投资者应考虑良好的治理对产业结构以及对资本市场本身的长远影响。

但归根究底,在这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对投资者、企业及政府而言,治理仍将是一个如何掌握平衡的问题。在寻找最佳的永续投资方案过程中,会需要在一系列的关注点上取得平衡,不只是财务管理,还包括越来越多的社会及政府议题。要维持这种平衡,可能需要不断的重新评估,并在必要时提供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