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ESG可成台湾经贸外交利器

理论上,奉行ESG理念的政府,会将永续发展列为施政重要目标,据以拟定政策措施,引导产业结构及民间企业转型升级,并可望创造出新的投资契机、带动经济成长。此概念其实跟企业并无二致,早有研究探讨ESG跟企业绩效的正向关系是否显著,发现ESG表现好的公司,长期营运绩效通常也连带较佳,往往较容易获得投资人的青睐。

除了对内经济政策之外,ESG风潮也逐渐吹往各国对外经贸战略。以往为促进跨国经济整合,签订自由贸易协定为最主要方式,借以降低关税、市场准入条件,及移除非关税障碍。然而,新世代的经贸协议则更强调产业供应链的安全与韧性,以及建立新规则,特别是后者即不乏ESG可着墨之处。实际上,近期跨国经济合作机制所侧重的主题,不光是反贪腐、反贿赂等基本的政府治理要求,还涵盖了像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升劳动条件等环境、社会面向议题。

以近日在舆论引发热议的印太经济架构 (IPEF) 为例,IPEF的四大支柱之一即为洁净经济,显示洁净能源、低碳基础建设将是美国期盼与盟友合作的重点领域,甚至个别产业的碳排放量亦可能纳入讨论范畴。至于劳动基准之建构,IPEF则可望以「美加墨协议」(USMCA) 为基础,不只将包括国际劳工组织 (ILO) 的核心公约内容,还可能就基本工资、最高工时等课题进行磋商。而这对已启动谈判的「台美21世纪贸易倡议」而言,由于内容与IPEF多所重叠,是以IPEF就永续相关议题的谈判结果,尤其值得国内各界关注。

当然,不免有人质疑经贸对话结合永续理念,是否流于陈义过高、陷入曲高和寡的困境?对此,不妨参考经济学人智库EIU今年首次发布的ESG评鉴报告,可以发现秉承永续价值的国家其实不在少数,如欧盟、美国、纽澳、日本等已开发经济体固然皆名列前茅,即便像东协也有半数国家的评比结果在平均之上,显见追求永续发展已非富国独有之权利。

比较可惜的是台湾并不在EIU这份报告之中,不过我们也无须妄自菲薄,事实上,我国在ESG的努力已陆续反映于相关国际评比。譬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UNDP) 的性别平等指数、EIU的民主指数、无国界记者组织的新闻自由指数,我国排名皆位居亚洲首位;国际透明组织的全球清廉指数,台湾在亚洲也仅次于星港日等地。此外,永续金融亦渐趋展露成果,比如国内金融机构在DJSI、MSCI等ESG评鉴屡创佳绩,共17家银行签署赤道原则更是全球第一。

诚如金管会黄天牧主委曾言,若台湾能成为ESG模范生,就可在国际上交很多朋友。然则,现阶段或许尚不敢自诩为模范生,毕竟ESG范围甚广,单靠政府力量一时也难以面面俱到,更有赖企业与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且不可讳言,仍有企业将ESG视为成本项目,基于短期财务考量而踌躇不前。如何让更多人了解ESG潜在的长期效益,使企业面对ESG课题,不再只是被动遵循规范,而是能以主动态度承诺永续目标并采取具体行动,将是台湾可否脱颖而出之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