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ESG玩真的!
永续、CSR、ESG、SDGs…,是近年来风靡全球商界的热议话题;美国拜登总统上任后,所签署的第一份行政命令是《巴黎协定》(The Paris Agreement);在彼此剑拔弩张的巨大阴影之下,美国与中国在上月中的「领袖气候高峰会」(Leaders’ Climate Summit)后仍发表联合声明,承诺两国将合作应对气候变迁。换言之,「永续」,在历经各种乱流淘洗之后,再度重回国际主流场域的镁光灯焦点。
除了成为后疫情时代世界各国间弥足珍贵的共识,「永续」所带来的商机更是惊人!根据美国彭博社(Bloomberg)的资料显示,ESG永续投资基金规模从2012年的13.3兆美元,到2018年的30.7兆美元,再到2020年的40.5兆美元;瑞士银行更预估到了2036年,ESG相关基金规模可望进一步成长到150兆美元。
但「利之所在,天下趋之」,如此庞大的利益很自然会让尚未理解永续真谛的企业,甚至是心术不正、只谋私利的企业,穷尽一切手段「漂绿」(Green Washing),特别是在相关跨国组织或政府单位还来不及设计法规或监督机制的空窗期间。
孟子有云:「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今年3月10日,欧盟推出一项名为《永续金融揭露规范》(Sustainable Finance Disclosure Regulation, SFDR)的全新规范;是欧盟执委会落实其永续金融策略总体改革方案的一部份,希望可以创设一个整合气候、环境与社会等长期风险的金融系统架构,扭转企业过度关注短期财务绩效的现况,从而强化永续投资基础、并因应未来可能挑战。
根据新规定,欧盟要求所有在欧洲设有营运据点,或有在欧盟行销贩售投资商品的基金公司,都要开始「自清」,宣告自己「是否属于ESG基金」;除基金外,金融市场上所有与投资相关的契约,包括退休金、保险等,均受此规范。
3月10日当天的彭博新闻,用斗大的标题-「欧盟的『反漂绿』法案」(Europe’s Anti-Greenwashing Rules),正式宣告ESG浪潮进入下一波革命阶段。
但为什么是金融业?为何不直接针对企业?
管见以为,这与金融业身为资金引路人的关键角色有关。金融业本质是在各产业间穿针引线,将多余资源引导分配到不足之处,并促使各生产要素发挥最适效率;若是积极发挥功能,甚至可以减少分配过程中所造成的失衡与不公,策略性推动兼顾经济、社会与环境的永续成长。
举例来说,如果银行能开发出一套不单以担保品价值为放贷评量的金融制度,改以其他如减碳努力、降低污染程度、多雇用身心障碍者等创新标准,提供社会企业、绿色产业,甚或是既有产业中符合上述资格,追求世界更美好的个别公司,更多一点资金优惠或宽限条件,并形成合适的产品获利结构,相信不仅能移转可预见的环境风险,更有助于纾缓可能发生的社会冲突。
同理,基金业也是。如果某共同基金想要维持自己的「ESG基金」定位,自然必须符合相关规范,用力劝说并实地查核自家持股企业的ESG表现,以便汇整资料计算后上缴主管机构,证明自家基金的ESG纯度。也就是说,被投资公司若是无法配合,恐怕就得面对排山倒海而来的基金释股压力。
欧盟的作法会扩散吗?观察拜登政府对于气候变迁政策的重视程度,相信很快会跟进;再加上来自企业界的自主倡议声浪也不容小觑,苹果、谷歌、可口可乐、微软、沃尔玛、联合利华等300多家美国大型企业,不仅陆续加入以减缓气候变迁为宗旨的「We Mean Business」企业联盟,更在上个月美国主持气候高峰会前夕,发表连署公开信向拜登总统喊话,希望可以加速美国转型为净零碳排(Net-zero emissions)经济体,确保2030年美国排碳量可以比2005年减少超过50%。
笔者所服务的企业,由于连续三年获得远见CSR评比的服务业首奖,自今年起荣登远见「年度荣誉榜」直到2023年。面对这股风起云涌的ESG新时代,我们准备好了,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