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念平台-从ESG资讯揭露 到气候变迁诉讼
近年ESG获得广泛的重视,但所谓的ESG似乎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用语,未来企业应揭露的资讯可谓相当宽广,而衍生的潜在争议在于气候变迁的诉讼问题。
研究资料显示,至2022年年中左右,全球有关气候变迁的诉讼案件总量大约是2014年以前累积案件数的2.5倍。详言之,在西元1986年到2014年之间,约仅有800余件的相关诉讼;而在过去8年间则出现超过1,200件,累计后共约有2,000件。但大约有四分之一是出现在2020年到2022年之间。涉及气候变迁诉讼的产业类别,在2021年5月31日至2022年5月31日间的一年内,主要是能源产业、石化产业、餐饮业、金融业与交通业等。当然,这些诉讼不全然是在减缓气候变迁的,也有一些诉讼是在挑战主管机关对温室气体排放管制的规范。也就是说,国际间有积极支持ESG的环境议题诉讼,也有反对ESG的,例如说美国德州就规定政府不可以与歧视化石燃料产业的企业为商业交易。
跨国企业声明或揭露的各项环境议题,可说是气候变迁诉讼中值得关注的焦点,涉及到「漂绿」的争议,亦即是否有以环保的名义,而声明或揭露可能误导政府机关、投资大众、消费者的资讯。例如说,在英国,联合利华(Unilever)的洗衣精品牌宝滢(Persil),以广告宣称使用他们的洗衣精「对我们的地球更温和」(kinder to our planet),但英国的广告标准局(ASA)认定这则广告具有误导性,因此下架该则广告。在英国,诉诸于环保的广告,必须要有明确的(clear)基础。英国的广告标准局质疑,该则广告没有解释为何可以使用「更温和」(kinder)这个比较用语,辟如这个产品究竟是如何比宝滢先前的产品或其他品牌产品更温和,因此该广告用语欠缺了明确的基础。联合利华相当讶异,只能说这是重视ESG议题下的新挑战。
就此以观,我国公平交易法第21条第1项,系规定「事业不得在商品或广告上,或以其他使公众得知之方法,对于与商品相关而足以影响交易决定之事项,为虚伪不实或引人错误之表示或表征」,未来是否也会为了避免漂绿的情形发生而严格地涵盖到环境议题上,值得观察。
再者,2022年8月,美国证管会起诉巴西淡水河谷公司(Vale S.A.),主张该公司涉及证券诈欺,亦即透过ESG的揭露误导政府机关与投资人。巴西淡水河谷公司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是全世界第二大的矿业公司,而且是全世界最大的铁矿砂与镍的供应商。事情起因于2019年时巴西淡水河谷公司位于巴西Brumadinho贮存矿业废弃物的大坝溃堤,导致近1,200万立方吨的矿业废弃物冲刷进入河川中,且有150人遭到活埋,总计有270人死亡,对环境与社会均造成严重的伤害。
美国证管会起诉的理由,一部分就是本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提出的永续报告书中所做的揭露。详言之,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明知这个大坝是在贮存有毒的矿业废弃物,而且在永续报告书中指出该公司致力于遵守「最严格的国际惯例」(strictest international practices)以评估大坝的安全,而且大坝百分之百被认证处于安全的情形中;但实际上大坝的安全却未符合国际承认的标准,而且使用不可靠的实验数据取得大坝结构的安全认证,美国证管会认为这显然是刻意隐瞒大坝可能坍塌的风险。
由此可知,永续报告书中的揭露或是相关陈述,国际间已出现被用为诉讼上对公司不利证据的情形。因此上市柜企业依金管会提出的永续报告书,允宜审慎面对,以避免因漂绿而出现潜在诉讼上不利的证据资讯,否则可能还会有刑事责任出现的风险(证券交易法第171条与第174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