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战攻防 不该无限上纲
随着网路科技的进步,操弄认知作战愈来愈方便,也难以辨识。(本报资料照片)
「认知作战」近几年在国际间的案例时有所闻,各国操作「认知作战」确实存在,但不应该一再拿来作为政府施政不力的借口,否则,当认知作战成为政府说了算的打击政敌工具,政府与恶的距离会愈来愈接近。4年前的王立强假共谍案,就是最明显的案例。
这次大选中,认知作战及介选被认为是「芒果干(亡国感)」的进化版,并成为民进党政府选战的主旋律,对象当然就是对岸的中国大陆。所以,当国产高端疫苗争议被质疑时,蔡政府就喊介选、是中共的认知作战,完全听不进去人民为何质疑的声音。
去年国防部预告修正「全民防卫动员准备法」时,引发在野党批评管制媒体与言论自由、动员学生上战场等;民进党立委要求国防部,因应认知作战角度迅速厘清,把批评者都戴上红帽。
选举期间,被流出的绿委不雅影片,绿委也直接说是境外势力介选、对岸在搞认知作战的一环,甚至连选举成绩不佳,也怪对手认知作战,利用抖音搞「介选」,举凡这些案例,近几年在政坛上,不胜枚举。
事实上,认知作战操作过头,就会发生2021年PTT有人发表挺中、反民进党政府的言论,最后被抓包的「林玮丰反串」事件。
从过去的统战,到现在的认知作战,随着网路科技的进步,操弄愈来愈方便,国际间常常彼此怪罪敌国「抓贼喊抓贼」,但认知作战其实是严肃的事,不该被政府拿来政治操弄,遇到对自己不利的事,就以此当挡箭牌,更不能以「国安」为由,无限上纲,甚至危害言论自由及人民迁徙自由。
执政者是拥有最大话语权的人,最可怕的就是利用执政的权力,将政党或个人意识型态透过教育或是媒体识读方式向下扎根,进行认知作战,那就是独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