仍在掙扎求生 陸房企2025年債務到期規模增至2.36兆
房产调研机构克而瑞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大陆房企债务到期规模达人民币5,257亿元(约新台币2.36兆元);其中今年第3季为偿债高峰。路透
大陆房企债务压力行至2025年仍未缓解。房产调研机构克而瑞发布数据显示,2025年大陆房企债务到期规模甚至高于2024年的人民币4,828亿元,达人民币5,257亿元(约新台币2.36兆元);其中今年第3季为偿债高峰,到期规模约人民币1,574亿元。克而瑞称,在市场销售持续低迷背景下,房企2025年的债务压力仍然较大。
其中,据彭博统计,大陆知名房企、被视为行业内优等生的万科旗下合共有总值逾人民币300亿元的境内外债券将于今年到期或面临赎回,有关债务占其公开发售债券一半以上,且今年债务到期规模是中资房企中最大。
万科9日回应指,会全力以赴筹集资金,将通过积极销售回款、持续推进大宗交易、加快非主营业务退出和持续争取融资资源等方式,应对相关债务兑付。
而在长期债务泥淖中,大陆出险房企与债权人态度产生转变,21世纪经济报导指出,房企越来越不在乎债权人,去年房企削债力道增加,比如龙光一下子通过重组方案削减债务超七成,房企第一要务放在「保交楼」,如果基本面没有改变,估计削债力度会继续。
但另一方面,报导称,债权人对房企出险这件事已经看得相对平淡,他们更关注尚在犹豫期的中大型房企会否有意愿和能力拿出重组方案,这方面的代表例如碧桂园,又如境外债规模占比较高的佳兆业。
碧桂园近期在集团月度管理会上,碧桂园集团董事会主席杨惠妍明确,保交房和修复资产负债表,是该公司今年的工作核心。除了加强常规销售,同时盘活资产为保交房提供资金支持。此前该公司也称仍在与主要债权人团体就境外债务重组整体方案的经济条款进行进一步商议。
华泰证券近期一份报告中表示,在债权人预期已经足够低的情况下,房企的谈判空间将明显加大,房企能否推出重组方案其实只在于对未来「活下去」可能性的预测。过去三年大陆房地产市场延续调整趋势,叠加出险房企自身销售表现仍弱于大盘,导致出险房企的境内债偿还依然面临不确定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