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术后10年仍有复发风险 专家破迷思曝3关键

乳癌术后10年仍有复发风险,专家破迷思曝3关键。(示意图:shutterstock/达志)

乳癌连续19年为我国女性癌症发生率首位,据统计,2022年乳癌新确诊数超过1万5千人,每天约43人确诊、9人因此死亡。台湾癌症基金会董事赖基铭表示,乳癌发生率高,但5年存活率已提升至9成,对乳癌病友来说最需注意的是「复发」,建议平时生活遵守3原则,预防复发及转移。

台湾癌症基金会「第十三届粉红运动 爱波舞后」,聚集全台近200名乳癌病友参与,共同面对治疗,舞出自己、迎向新未来。(台湾癌症基金会提供)

台湾癌症基金会今日(19)举办第13届「粉红运动 爱波舞后」,近200名乳癌病友参加。病友念慈分享,她在短短半年内接受3个大手术,乳癌术后又经过胃切、肠胃重建手术、肺叶切除,一连串治疗让她无法正常进食,常常吃进去又吐出来,体重狂掉10公斤。

念慈说,她平时就很爱跳舞,故选择用跳舞忘记疼痛,也发现跳舞、运动、流汗能让自己心情放松,并达到伸展效果,更减少副作用及淋巴水肿,让身体更健康。她也将自己的抗癌过程比喻为「长途旅行」,鼓励癌友「听导游的话」,遵守医嘱、定期回诊,勤运动、顾营养。

台湾癌症基金会董事赖基铭分享3关键,预防乳癌复发。(李念庭摄)

台湾癌症基金会提出「Y3K」,也就是每年「Keep 3关键」来帮助乳癌病友远离复发,包括遵循医嘱、勤做运动、营养摄取,提升治愈率并降低复发风险。

赖基铭说,乳癌术后10年、20年仍有复发风险,对抗乳癌复发如同跑马拉松,提醒患者坚持到最后,遵循医师嘱咐长期追踪及定期回诊;他提醒,病友应正确摄取营养,吃足量蔬果补充维生素、纤维素,并降低动物性脂肪摄取,多吃高纤食物、抗氧化食物、深海鱼或未加工瘦肉等。

此外,运动可以强化免疫系统、维持肌肉量,研究显示,乳癌患者治疗期间搭配舞蹈、运动辅助,能缓和淋巴水肿情形,也能大幅降低治疗期疼痛及压力副作用3成以上。

国策顾问暨健康台湾推动委员会委员简文仁补充,过去常听闻乳癌术后迷思,如不能提重物、不要抱小孩、少做家事等,事实上这些观念须改变,病友只要掌握「重量、次数、酸痛感承受原则」,勤做运动能改善手术、放疗和抗癌药物的许多副作用,研究显示,每周规律运动可降低5成乳癌死亡率。

简文仁强调,癌症治疗目标是回归正常生活,「不是什么都不行、但也不要过度」,运动量应依个人状况调整。他举例,提重物可以从「身体体态」观察,若体态正常就没问题、身体歪掉就是过量;也可以每天渐进式训练肌力及伸展,提升体力、促进血液与淋巴循环,每天温和按摩也可以减缓淋巴水肿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