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囊羞涩无力消费?陆媒出招:让民众投资股票基金赚到钱
阮囊羞涩无力消费?陆《经济日报》出招:让民众投资股票基金赚到钱。(图:Shutterstock)
近日,大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大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围绕六方面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以期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增强高质量发展持久动力。但各界疑惑,民众没钱怎么消费?由大陆国务院举办、中宣部领导和管理的以经济报导为主的综合性报纸《经济日报》今天(8月3日)建议:让民众投资股票基金赚到钱。
评论称,有钱才能消费、才敢消费,是颠扑不破的道理。做大消费蛋糕,需要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包括想方设法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让居民通过股票、基金等管道也能赚到钱,从而化消费意愿为消费能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发挥好资本市场的作用,是恢复和扩大消费的必要之举。
评论称,促消费,资本市场很有想象空间。资本市场一头连着上市公司,其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能够为优质企业经营注入流动性活水,继而帮助企业进行技术研发、服务创新,提供更多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让老百姓「愿消费」;另一头连着投资者,股市上涨带来的财富效应,可以直接增加投资者当期收入,提振收入增长预期,进而转化为切实的消费行动,让老百姓「能消费」。简而言之,资本市场可通过促进供需两端「高水平动态平衡」,刺激消费、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有一举多得之效。
评论称,促消费,资本市场大有可为。中国拥有2亿多股民、7亿多基民,资本市场「潜在购买力」不可小觑。但与此同时,当前资本市场权益类资产估值水平总体偏低,中小投资者获得感普遍不足。有机构测算,中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GDP比重不足5%,与欧美发达国家相差较大。财产性收入如果迟迟不见增长,庞大的投资者群体购买力就难免受到约束。
评论称,如何释放资本市场「潜在购买力」,更好发挥其促消费、扩内需的积极作用?要多措并举提升市场活跃度,推动股市走出「慢牛」格局,不断增强市场财富效应,助力投资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评论称,帮助「能消费」,壮大理性成熟的专业投资力量是抓手。境外成熟市场「牛长熊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中长期资金发挥「压舱石」的作用。一方面,要继续畅通各类中长期资金入市管道,不断放宽中长期资金入市比例和范围,引导长钱「长投」;另一方面,要更大力度培育专业机构投资者,引导其牢固树立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经营理念,通过提升专业投研能力,增厚投资者财产性收入,让投资者有钱花、能消费。
评论称,吸引「愿消费」,持续提升上市公司质量是关键。要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聚焦主业做大做优做强,提高竞争能力、创新能力,从而创造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吸引消费者乐意「掏腰包」买单。同时,还要鼓励引导上市公司建立常态化分红机制,提高现金分红比例,以真金白银回报投资者,并更多采取注销式回购来维护股价稳定,推动股市走出「慢牛」行情,成为居民财富新的「蓄水池」。
评论称,鼓励「敢消费」,优化投资交易环境是重点。投资者对未来的预期越稳定,后顾之忧越少,则消费意愿越强。要不断推进资本市场监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严从快打击操纵股价、内幕交易、欺诈上市等违法违规活动,以制度变革减少赌博与投机,确保市场公平、公正、透明,切实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让投资者财富收入与国家经济增长「比翼齐飞」。
评论称,资本市场活了,企业经营好了,投资收入增长了,消费者自然更有底气。就此而言,以活跃资本市场为支点,撬动整个消费大市场,继而拉动内需、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既行之有效,也将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