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银:中美加大基建投资 3大领域受益
瑞银指出,中美加大基建投资,潜在的受益者包括两国的智慧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shutterstock)
瑞银财富管理亚太区投资总监及宏观经济主管胡一帆指出,随着中美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这为全球经济和相关公司带来了双赢的局面。潜在的受益者包括两国的智慧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领域。
近期美国总统拜登公布了一项为期8年、总额高达2.25兆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计划。该法案如果获得通过,将成为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建相关法案—其规模几乎是2009年欧巴马任内《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的三倍,该法案在当时已是非常庞大。
本次基础设施计划将拨款6210亿美元用于交通基础设施,包括投资电动车;5900亿美元用于研发,如投资半导体和清洁能源生产;4000 亿美元用于扩大并改善医疗保健服务;3280亿美元用于现有基础设施和住宅现代化;以及3110亿美元用于改善宽频和电网。
胡一帆指出,这种传统基建与新基建相结合的投资模式,与中国的相关政策大致类似。拜登总统也间接援引了中国在基建方面的发展,他表示:「美国不再是世界的领导者,因为我们不再投资(基建)。」不过,尽管美国的基础设施计划本质上与中国类似,但在投资规模方面前者要小得多。
几十年来,中国无疑在基础设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仅在2020年期间,中国在基础设施上的支出就高达15.2兆元人民币,与美国为期8年的计划(2.3兆美元)规模相当。从2010到2020年,中国对基础设施的投资高达约112.6兆元人民币(约合17.2兆美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6%。在十年内,中国建成了全球最长的高铁网路,也成为摩天大楼数量最多的国家;全球排名前五的港口中有四个位于中国,最近中国还超越美国成为高速公路网最广的国家。
胡一帆指出,中国政府新的优先事项是发展与5G、人工智慧、物联网、大数据、特高压电网、新能源和医疗保健相关的新基础设施。工信部的数据显示:到2025 年,中国将在特高压电网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在人工智慧晶片方面投资1000亿元人民币,在工业互联网投资6500亿元人民币。中国还承诺到2025年底建成500万个5G基站—相当于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增长25倍,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相关投资额将达3.5兆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