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自贸区 半年晒出六大金融创新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即将半年之际,25日一份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的成绩单被「晒」出。
作为自贸区四大创新中的金融创新已经在利率市场化、支付结算、融资、资金管理、对外直接投资、机构集聚等六个方面初步显现出「溢出」效应。新华社记者同时获悉,上海自贸区自由贸易帐户体系有望上半年出台。
「我们对金融创新成果进行了梳理,形成了一批金融创新案例,并选择其中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金融创新案例对外发布,其目的就是以点带面、以典型开路,以扩大自贸区金融创新政策的效应。」上海金融办主任郑杨25日在发布会上表示。
交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长陈荷兰说:「自贸区企业融资创新拓宽企业举借境外资金的管道,也缓解了境内银行的资金压力,在目前境外资金成本较低的情况下,能有效降低区内企业的融资成本。」该行刚刚联动海外分行为上海一家大型企业完成一笔1亿元的境外人民币借款,利率低于境内市场利率。
在自贸区支付结算创新方面,不仅简化了区内企业支付结算流程,还可以为区内企业提供大宗商品衍生品交易的结售汇服务,为大宗商品企业利用国际市场开展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管道。
在自贸区,跨国公司资金使用的效率也大大提升。工行上海市分行试点了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运营管理,农行上海市分行、浦发银行等机构则为区内企业开展了跨境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业务等。
浦发银行上海分行相关人士表示,作为跨国企业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双向跨境人民币资金池帮助企业将境内外业务的营运资金进行归集整合,甚至与全球资金池自动连结,优化了企业流动资金管理,也提升了人民币在企业内作为主要交易结算货币的地位。
自贸区内股权投资企业跨境投资流程得到大幅度简化。弘毅投资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最大感受就是从审批制变成备案制,有利于直接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在跨境投资方面,上海自贸区截至目前已经办理了23个、总投资4.9万亿美元的投资项目。
「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一直是成立上海自贸区的重要目标之一。「半年的时间点我们还要做一些自我小结和评估,在挂牌一周年的时候要能够形成一批成果,够得上可复制、可推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说。
此次上海金融办发布的「自贸区金融创新案例」也显示出这种「可复制、可推广」的趋势和特点。比如,自贸区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出台后,银行等金融机构反应迅速,为企业办理了人民币双向资金池、人民币境外借款等业务,实现了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实施。
据介绍,当前推进自贸区金融开放创新的重点是推动已经出台的政策措施进一步落地和实施,通过不断创新和完善业务模式,进一步做大区内业务规模,为可复制可推广打下基础、积累经验。(新闻来源:新华社港台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