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赖清德的「台独」已完成?(李林杰)
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以「台湾是名为中华民国的主权国家」回应记者提问,并特别强调「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罗浚滨摄)
民进党候选人赖清德自称「务实台独工作者」,人称「台独金孙」,但接受美国彭博社专访,突然改口以「台湾是名为中华民国的主权国家」回应记者「正式独立」的提问,并特别强调「没有所谓的独立路径」。
具体言之,赖清德在专访中提出一套看似逻辑自洽的三段论证。首先,论证的大前提为「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小前提则是「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得出结论是:因为「台湾现在的名字、宪法上的名字就是中华民国」,则「台湾已经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名字叫中华民国,没有宣布独立的必要。」台独从此毕其功于一役,挂上了「中华民国」的帽子,也就没有记者一再追问所谓「正式独立」的问题。
在他的论证中台独已经是完成式,自然没有所谓的路径图,台独便「借壳上市」,则此时的「中华民国」由于不承认「两岸同属一中」,对大陆政府来说是无意义的,对大陆人民来说是恶性质的,而对中华民族来说,即是必须加以除去之历史进程中的绊脚石而已。「台独」失败了,法理独立已然不可行,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便退缩到所谓「中华民国」帽子中,但却又搞臭了「中华民国」,搞砸了「两岸缓冲」,最后或许连同被搞臭的「中华民国」符号,于「两岸缓冲」空间已无余地之际,一起走进历史进程的垃圾桶。
台湾人口中的「中华民国」颇为奇怪:如果台湾人口中「中华民国」是一种价值信仰概念,那么它应该在其主张之基本的伦理应然上去体现这种信仰,去发挥其之价值, 去赢得其之信众,则「台湾人也是中国人」不亦是常识乎?而如果所谓「中华民国」是一种客观实务概念,那么它至少应有严谨的议程与表述以符合它之物件,尤其在法理阐释上科学精准地符合其宪制规定与文字含义,则长期争论不休的「表述出两岸适用一国之九二共识」不亦是常识乎?只可惜,事实上台湾人已然习惯从工具理性的角度去看待这个概念,或服务于「独台」,或服务于「台独」,并且忘身于其中而如鱼得水。「中华民国」之根本精神在于「一中」二字,民进党人士远远背离了此基础,将无聊当有趣,把偏见作正确,使得这四个字亦跟着「台独」概念慢慢一同「发霉」,渐渐一并「埋葬」。
事实上大陆领导人亦是以民族主义本位看待与理解台湾问题,面对稍微正常的此四字,如国民党时期,基于民族大义运用「九二共识的模糊化」;而面对被搞臭掉的此四字,如民进党时期,同样基于民族大义施加「九二共识的清晰」。台湾人常常抱怨,大陆的「九二共识」之含义在变动,由模糊至清晰,再由清晰至模糊,殊不知此是因台湾的「中华民国」因蓝绿各表,而变来变去在先所致。
赖清德提出来三段论,「台湾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以及「中华民国跟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乍一看恍惚间,貌似是为符合台湾之事实感受与民众认知,因此已然被绿营捧作宝,而此说若在台湾无人能制,则台湾危矣。
或许可以跳出论述本身,换一个视角去理解与审视赖清德此言:人是意义动物,人之言说亦具有意义性,或是解决问题,或是制造问题,则赖清德之三段论,是能解决两岸关系之问题否,是想解决两岸关系之问题否,其实解决是颇为简单的,侯友宜一句「合乎宪法之九二共识」即可避免两岸关系兵凶战危;亦或是,赖清德此言,是基于政党利益故意制造两岸关系的问题罢了。(作者为四川大学政治学博士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