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自决和平」:民进党的出口(李林杰)

大陆对台海周遭实弹军演,国防部公布影片向国人喊话,图为日前海军实施海空截击操演。(国防部提供)

裴洛西访台已落地,大陆则将再起军演,环绕台湾四周,进行类封锁的军事演习。中美关系由是地动山摇,而两岸关系亦是继续直下。民进党重返执政6年来,两岸关系颓坏至此,以至于可能再现本民族之同室操戈,何以如此,民进党可否为两岸关系乃至两岸和平寻找一个「出口」来?而这命题,也是民进党作为执政党应担纲的责任。

或有人说,台独是革命者及异议者的玩具,中华民国是执政者的责任:既然国民党走中华民国路线已然失败,民进党走法理台独路线亦是此路不通,何不主体互调而成全一个「第三条路」,即民进党走中华民国路线。但「中华民国」是民进党的「出口」吗?或许不是。一个以「法理自决」为历史诉求、以「台独党纲」为政党区隔所在的民进党,何能以「中华民国」作为「出口」所在。

民进党口中的「中华民国」,又孰真孰假?「中华民国台湾」、「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两岸互不隶属」,这是《中华民国宪法》定下的「中华民国」之描述性陈述?《中华民国宪法》是「一中宪法」,「中华民国」是「法理一中」,哪里允许借「中华民国」之壳,谋「两国论」之实此种行径。前者只是「法理自决」与「台独党纲」的同义重复所在:台湾已经独立,名字就叫中华民国。此说如在台湾无人能制,民进党是找不到「出口」的,而台湾亦可能被绑架而找不到和平的「出口」。

寻求「出口」依凭之「中介」何在?当从「和平」中寻。与其说,是中华民国为执政者的责任,毋宁是和平为执政者的责任:执政者的利基在于政权,政权的存在系于和平。和平,是民进党寻找「出口」的驱动力以及中介所在。

从和平的角度审视民进党向来奉为神主牌的「自决」概念,概念内涵的呈现将丰富起来:存在「自决和平」与「自决战争」,「自决」此一概念开始同「结果」而非「意志」相联系。

第一种自决是作为一种意志的「自决」,即「我要自决」。任何阻挠我「自决意志」的都是「敌人」,任何外部主体均构成意志之外的「他者」,构成意志行使之阻碍所在。由此,大陆构成「我要自决」的最大障碍所在,而两岸和平亦成为「我要自决」之意志行使的代价所在。

第二种自决概念与结果相联系,开始将选择所带来的结果纳入考虑,理性思考以求一个真正利于自身的「自决方式」,这不单单强调主体的意志层面,更着眼于主体的理性层面。

大陆与台湾,用与「结果」与「理性」相联系之「自决和平」概念加以测度,并不必然彼此仇视,而是可以经由布置,成全出相容或和平关系所在,成全一个真正利于台湾的「自决结果」。大陆构成「我自主选择和平」之「何以如此自决的原因」,而两岸随后的和平,当然构成「我自主选择和平」之「得以如此自决的结果」。

而一个头脑康健的主体,总是汲汲于自决能为我带来什么,并考虑「何以如此自决」与「得以如此自决」的理性之原因与结果,而不执著於单纯的「我要自决」,乃至于作出「自决自杀」。民进党的「出路」,便在于扬弃一种「意志」层面的「我要自决」,而是将「自决」与「结果」相联系,聚焦于「自主选择和平」。和平构成选择的结果,也构成理性的原因。

当下摆在台湾的「自决」之「结果」有两个:一是「乌克兰化」,华府以乌克兰为饵诱杀克里姆林宫的场景,可能于台湾海峡再次上演,台湾必须预备自我的「刺猬化」以将此「饵料」加以充实与坚挺;二是「中华民国宪法化」,当作出基于各表的「一中宣示」后,「一中两区」的宪法状态自然能维持事实层面的运转,和平随之到来,乃至经过长时间的竞合,达致两岸对于「一中」的「共同表述」,即国家统一。球在民进党脚下:「自决和平」与「自决战争」。

有趣的是,用「自决」概念审视此两种「结果」,「乌克兰化」成为「意志自决」之最佳注脚:为了实现「我要自决」,实现意志之纯粹与至上,自决者本身的生命都可以被放弃、构成代价所在,乃至不惜陷入战争泥潭。而讽刺的确是,第一种选项,也恰恰诠释了一个最为被动之客观状态:华府之「饵」、「刺猬」,或者川普所言之「圆规」。(作者为四川大学政治系研究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