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青论坛》2024大选中的白色力量(李林杰)
民众党总统候选人柯文哲23日晚间出席高雄冈山参加由韩粉陈清茂举办的「三粉大造势」。(资料照片/杨亚璇摄)
此次大选,柯文哲所代表的白色力量以第三势力的定位俨然开辟了蓝绿之外的第三选项,而白色力量的存在亦成为此次选战所呈现的突出现象之一,因此吾人有必要对白色力量的角色作必要的分析。
一是白色力量的存在于蓝营的意义,主要有三点:一是如果白色力量最终稳固在15%以下,六成的主流民意扣除15%,那么下架民进党是有可能的,这是粗浅的统计学结论,考虑到白色的空气票较多,因而目前,也就是12月12日,当日17%的白色民调减去此种空气成分应该在误差范围内;二是如果有偶然性因素造致白色力量异军突起,那么以2020年大选的得票为基础,蓝营续拿552万票至少,绿色与白色分食817万票,则也是有当选的机率,当下选战的格局也是蓝色与白色主要对准绿营,这是一个利好的讯息,避免了蓝白之间可能的自我消磨,蓝营的基本牌应当能稳住;三是白色力量维持适度的选票结构,本身也是具备意义的,白色的支持者大多为年轻人,这些人如果真从白色流失出去,可能利好的是绿营而非蓝营,前段时间蓝白短暂的交兵也显示,流出的部分选票到了绿营而非蓝营,因此目前蓝色对于白色的冷处理而不交恶是必要的,后者能稳住可能流向绿色的票源。
二是蓝营目前于白色力量上的战术动向的判断,其基调在于以「冷处理」的方式实质做到对白色力量的孤立,尽可能多地将游离于蓝白的人士定准于蓝;比方近来蓝营有两个战术在方向上是成功的,第一是整合王金平为代表的地方势力,王金平近日受朱立伦之邀请担任侯友宜的全台后援会总会长,开启整合这些地方势力的步骤,王金平深耕地方派系,带来的选票会是可观的,虽然讨厌王的蓝营人士亦在不少,但是讨厌王比之白色与绿色另两个选项,或会继续固著于侯阵营,因此这一举措将带来实质上的选票增量;第二是以整合王金平为支点,启动整合郭台铭的步骤,郭系亦是很有希望加入蓝营整合的力量之一,这两个方向思路是正确的,将助益国民党票源的开拓。
此外,蓝营还有些于白色而言颇具可为的战术方向,比如各界一直期待的「安哲秀现象」,希望柯文哲阵营能够主动弃保,在最后关头实现蓝白的整合,而蓝营其实亦可主动在「安哲秀现象」的创造上下思路,譬如当下主流民意希冀在政党执政上「作出改变」,但在「由谁改变」上存在分歧,因此出现蓝与白的对立,如果蓝色主动提出「联合政府」构想,以我为主,提出胜选后会纳入白色力量「入阁」,或许能在主动创作「安哲秀现象」上可有所为,毕竟弃保与否,在根本上是取决于选民而非候选人的。蓝营大可大方论述联合政府主张,而不必顾及柯文哲阵营的回应,在选后达致目标亦不失信于民。
第三是,不能忽视蓝白绿鼎力之势中的两个隐忧:首先是白色的力量的最终结局是「要小不小,要大不大」,要小不小即意味着弃保的不彻底,要大不大即意味着三足鼎立的结构,这两种情况下绿营当选的可能性很大,因此在白色力量的因对分寸上值得深思与统筹;其次是绿色的「隐身票源」之存在,前述所有的讨论都建立在台湾主流民意是政党轮替上,且民调资料也是在这一氛围里加以取样,则有一种可能性,即民调中不愿表态或故意表态者的意愿问题,因为台湾社会的主流氛围是政党轮替,则有可能部分群体慑于主流氛围隐藏乃至故意曲表自身的投票意愿,这部分的人群有多少是比例尚不可知,但可以确定的是这部分绿色的「隐身票源」之存在,应谨慎评估其可能的影响,让其政治表态提前在阳光下暴晒,助益相关方的统筹因应。
最后是对白色力量本身的性质研判:此次选举有一个突出的现象是白色力量的出现,以及它所代表的相当部分「既讨厌绿,也讨厌蓝」的选民结构之存在,这种现象的研判我个人认为是不持久的,白色力量更多的是建立在魅力型权威之上的个人政客现象,比如2000年的宋楚瑜现象,当时支援宋的票源,不过亦是「既讨厌绿,也讨厌蓝」的部分,这有其客观规律:即对台湾当下主要政治问题答案之思考方向,选项及其代表的思路方向均是二元的,如两岸议题上的统或独,核电议题上的是或非,废死议题上的臧或否,课纲问题上的固或调,等等,既然是选项是二元,那么产生的提供选项的政党结构也理应是二元,这是台湾政治的事实规律使然,不因一时易变的人群而改变,因此柯文哲现象更多是一种魅力型权威的个人现象,而非改变台湾政治结构的政党现象。(作者为四川大学政治学博士研究生)
※以上言论不代表旺中媒体集团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