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陆委会和胡锡进的「骂战」

中国时报社论

大陆出现一款手机APP,可登入Google、Youtube、Facebook等网站。有媒体注意到,该软体开发者的母公司「360」是深度参与大陆网路监控工程的企业,进而揣测此举是否标志着中共官方有意在确保网路安全「操之在我」前提下,逐步开放国际网路。不过,这款APP很快下架,说明北京仍有所顾忌,「翻墙」在大陆依然属于敏感词。

近年一直有传言称,大陆将解除国际网路封锁,多地自贸区改革清单列入「国际网路数据跨境安全流动」,印证大陆确有准备。是什么力量推动大陆「拆墙」?当然不是西方或港台期待的「政治改革」,而是基于三点:一是中共的制度自信,尤其是疫后民众对大陆体制更加认同感,官方不太担心网民思想「西化」。二是大陆网路监控技术,足以控制政治风险,确保网路安全。三是中美经贸考量,美方一直批评北京阻止美国网路企业进入中国市场,若大陆释出几千万网民的「蛋糕」,美方求之不得。

忽略大陆的多元民意

表面看来,开放国际网路流动政策方向和台湾无关,但两岸关系恶化,民间相互敌意升高,一旦开放很可能对两岸关系造成不利影响。马英九时期爆发的「帝吧出征」,曾引起两岸不安,那是在两岸民间氛围总体良好的状况下,少数大陆激进网民「翻墙」至台湾脸书粉专、论坛掀起骂战的偶发事件

现今两岸关系面目全非,民进党的抗中动作,绿营名嘴不堪入耳的反中言论,大陆仇台民意高涨,微博上尽是要求武统、「核平」台湾的呼声,「帝吧出征」造成的对抗与冲突将远比当初严重。

有人会说武统在大陆并非主流民意,即便如此,以目前大陆手机网民总数8亿计算,哪怕武统派、激进派只有1成,总数也高达8000万,更何况近几年随着两岸关系变差,大陆要求武统的民众应不止1成。

过去大陆网民能「翻墙」者仅限于少数时事爱好者或有闲的年轻人,大部分人在微博上骂两句,拿国台办出出气就够了。若官方「钦点」的翻墙浏览器在大陆推广,蔡总统年初接受BBC专访声称的「台湾愿意承受第一波攻击」,恐怕「第一波」不是军队,而是数以万计、十万计来势汹汹的大陆网民。

台湾政治网红网军、1450虽然肆虐,但毕竟有自己的玩法,有自己的小圈子。有朝一日两岸网路「堰塞湖」打通,动辄一条政治PO文都可能涌入成百上千大陆网民,「帝吧出征」剧情将成为常态,这是台湾小觉青靠「逆统战」就能应付的吗?大陆官方有「义务」控制这些人的言行吗?台湾的政府、政治人物和社会做好心理准备了吗?

这是台湾处理两岸关系的观念盲区,蔡总统以谈判思维对待两岸关系,把核心原则、理念以外的一切「筹码化」,包括台湾内部不同的声音台商的利益、大陆的国际环境,都变成与大陆博弈,或限制大陆对台采取激进行动、或提高大陆对台动武成本的筹码,为台湾争取最有利的过程与结果。

这种思维看似高明,其实已经过时。这种先验式将大陆视为「威权政体」的思考方式,忽略了今天大陆内部的多元民意,以及中共对台政策必须回应内部网路民意的现实环境。

倾听大陆民众的声音

陆委会和《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的「骂战」,就是上述情境的折射。胡锡进对蔡总统国庆演说的评价充满嘲讽和批评,陆委会指责胡锡进「居心叵测」,而胡锡进以「反映大陆方面的民声」回应。胡锡进说错了吗?并没有,他做的反而是官媒「传递民意」的职责所在。

蔡总统在国庆演说中呼吁北京「正视台湾的声音」,但台湾何曾全面、客观、耐心地倾听大陆民众的声音?2008年后两岸和平发展时期,大陆「亲台」氛围浓厚,中共官媒涉台风土民情、社会人文报导也以正面为主,如今大陆仇台武统呼声俯拾即是,官媒对台湾毫不客气自然在情理之中。

两岸民间友好气氛已毁,台湾苦果难逃。倘若大陆真的允许成千上万的网民登入台湾网路社群、脸书粉专,绿营关起门来搞民粹狂欢派对的日子,恐怕也要到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