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拜登的中东困局
旺报社评
以色列地面部队进入迦萨走廊,总理尼坦雅胡宣告「战争进入第三阶段」,并警告将是一场「漫长而艰难」的战争。这个宣告不仅代表迦萨战争的延长与人道危机的加剧,更预告美国拜登政府将陷入更加困难的局面,甚至可能影响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布局。
迦萨人道危机加剧
以色列第三阶段战争的目标,是摧毁哈玛斯在迦萨的军事、治理能力并救回人质,但这两个目标互相矛盾。第一个目标对以色列而言,应该轻而易举,但狂轰滥炸之后还想救出人质,或进行释放人质谈判就有难度了。拜登警告以色列不可占领迦萨,以色列却置若罔闻,显然以色列当局意在延长战争,因为一旦停火,不得民心的尼坦雅胡就有失去政权的危机。极右翼政府绑架了以色列,以色列又绑架了拜登政府。
拜登政府依循长期支持以色列的惯性,哈玛斯突袭事件至今,表达一贯强烈支持的立场,却忽略美国与西方社会的内部结构、南北国家实力及国际格局等面向的诸多变化,因而屡屡做出误判,让自己步步走向泥沼。
事件一发生,拜登就表达支持以色列的坚定立场,还呼吁各方自制,不希望冲突扩大。白宫很快派遣两个航空母舰战斗群到地中海东部,向伊朗及其在黎巴嫩的盟友示警,他们若介入将面对美国的军事报复。这固然让伊朗有所忌惮,却让以色列更加有恃无恐,以军若展开全面性的地面进攻,威胁真主党的存在,伊朗恐怕咽不下这口气。
拜登原本希望在访问以色列后顺道访问约旦,与约旦国王、埃及总统和巴勒斯坦总统会面,彰显他的国际领导力。但迦萨阿赫利医院遭以色列轰炸,造成严重伤亡,美国却视若无睹,阿拉伯国家群起反弹,约旦因而断然取消拜登访问行程。以色列在迦萨制造悲剧,拜登政府却消极以对,随着迦萨死亡人数不断飙高,全球舆论已转向,不只在伊斯兰世界,连西方与美国国内都出现支持巴勒斯坦、谴责以色列的示威活动。
在南方国家眼中,巴以问题不只是帝国主义者所制造,用来分裂和弱化前殖民地的遗毒,以色列在巴勒斯坦的蚕食鲸吞更是新殖民主义与种族隔离的无限延续。美国与欧盟国家对以色列无条件的支持,又重新燃起一波反殖民反西方的怒火。这也使许多南方国家的领袖如坐针毡,必须做出回应。土耳其总统艾尔多安就现身伊斯坦堡举行的亲巴勒斯坦集会,严厉批判以色列在迦萨的行动。
以色列坚持展开地面进攻,让外界质疑拜登对尼坦雅胡的节制能力。这让美国失去阿拉伯国家的信任,重挫拜登的新中东和解计划,迫使美国回防中东,也让美国盟友人人自危,担心领导力下降的美国会伤害自身的利益。不只如此,对拜登最大的威胁还是明年的连任。
中美合作的机会
拜登当前的困局让人联想到1979年的卡特,当年美国陷入伊朗人质事件和苏联入侵阿富汗。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已僵持1年多,眼看还要继续下去;哈玛斯与真主党背后的伊朗也蠢蠢欲动,让拜登腹背受敌。卡特不能说在外交上毫无建树,但是这两件事上的犹豫与无能成为卡特竞选失利的一大主因。
拜登对以色列的支持,使他失去民主党内进步派和年轻选票的支持,而美国国内穆斯林会不会像上次大选一样的支持他,也充满变数。阿拉伯裔和穆斯林不会支持川普,但未必会含泪投票给拜登。这在紧绷的选举中,就成为关键的少数。根据最新民调,拜登和川普在密西根州、宾州和威斯康辛州三大铁锈地带打成平手,但2020年这3个摇摆州支持拜登。阿拉伯裔在密西根州有5%人口,可能成为拜登连任之路的绊脚石。但是拜登不能得罪华尔街金主,这让拜登进退维谷。
不过这次有一项变数是卡特时代所没有的,就是中国因素。中国是唯一与俄罗斯和伊朗关系密切的大国,这点拜登不会不知。拜登若要避免重蹈卡特的覆辙,中国会是他的助力而非阻力。王毅访美与布林肯、苏利文都有深入的交流,也得到拜登的接见,暗示习近平赴旧金山参加亚太经合会(APEC)并与拜登会谈的可能性,以巴冲突对中美关系而言,是合作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