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推动两岸观光相互开放
旺报社评
赖清德总统建议「小两会协商恢复两岸旅游」的谈话令业界振奋,次日观光类股股价纷纷涨停。疫情恢复后台湾经济明显复苏,但服务业尤其是观光旅游业斯人独憔悴,唯独金门于小三通恢复后,逐渐恢复荣景,两相对照,不难理解为什么观光旅游业企盼两岸关系改善。
放宽审查 恢复落地签
交通部去年两度调降国际观光旅客来台目标,从1200万人次下调到1000万人次,后又降为750万人次,最后预估785万人次,算是勉强达标,但整体而言,旅游景气很不理想,已造成数十家旅游业者结束营业。
另一方面,大陆在去年8月23日、9月27日起,分别开放福建居民赴马祖、金门旅游,无论是个人自由行或团体旅游,都可透过小三通抵达。「金马先行」成了两岸恢复旅游交流的试金石,民众及旅游业者无不抱以厚望,成果逐渐显现。根据金门县府观光处统计,2024年小三通入出境旅客总计130万余人次,呈稳定增长态势。
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台湾旅客占比88%,陆籍港澳旅客占11%,其余为外籍旅客,可见主要推手是台湾旅客,陆客持续增加,但与疫情前相较仍有一段距离。无论是台湾旅客或是大陆旅客,透过小三通往来对金门都是好事,除了带动交通旅宿业的商机,也增加周边餐饮、购物的消费,只要两岸政府愿意更开放,对相关产业都是好事。
大陆国台办透露将继续推进大陆居民赴台团队游,并呼吁民进党政府尽早放宽人员往来审查程序。去年12月上海副市长华源在台北参加双城论坛时预告,将开放上海市民赴台观光旅游。如果赖政府愿意接下这些善意,可以考虑改善审批作业,并早日恢复「落地签」。
目前陆客到金马旅游采「专案审查」,陆委会的理由是人数太少,没有落地签的必要,但承诺若自由行人数达到一定规模后,可以考虑恢复「落地签」。不过,旅游的便利性和旅客人数是「鸡生蛋、蛋生鸡」的关系,入境手续愈便利,愈有机会吸引旅客前来,更何况媒体曾经报导,大陆民众申请赴金马旅游人数远多于实际到访者,因为台湾审查程序太过严格繁琐,很多人被拒绝入境,若放宽审查程序,入境陆客人数自然会增加。
带动消费 提振服务业
观光产业被称为无烟囱工业,各国莫不善用其自然及人文资源积极拓展。与观光旅游有关的行业都可称之为观光产业,包括航空、邮轮、火车、游览车、计程车、观光旅馆、渡假村、游乐场、餐厅、外汇银行、旅行社、百货公司、土特产艺品店等,范围很广。前总统蔡英文任内曾发下豪语,观光产业要在2028年晋身为兆元产业,赖清德未改变这项目标,如果要做到这点,必然要从增加入境观光客人数以及增加观光客平均消费金额这两点着手。
根据交通部观光署所做《来台旅客消费及动向调查报告》结果显示,2019年来台旅客人次1186万人,食宿游购行等活动创造的消费金额达新台币4456亿元。2019年后观光客人次大减,所带动消费商机当然也呈现下滑,距离兆元产业更远了。
台湾偏重制造的经济模式,限缩了服务业的成长。根据国发会调查,2013年服务业占GDP比重64.5%,2023年降至61.7%,减少2.8个百分点,2021年占比甚至曾跌破6成,10年前服务业平均月薪超过制造业3千余元,如今制造业反超服务业4千余元,薪资逆转的一消一涨,至少相差7千元以上;服务业劳工占总就业人口60%左右,服务业低薪困境,加上薪资成长赶不上通膨,已成为薪资阶级的恶梦,而制造业与服务业薪资差距扩大,更将造成所得差距恶化而成为社会安定的隐患。
副总统萧美琴曾指出,服务业是台湾的护国产业,其中观光旅游业是重中之重。因此,无论是要挽救下滑的观光旅游产业,或是提振整体服务业,赖政府应积极推动两岸观光相互开放,为旅游业注入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