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迷疯狂了!「金山蹦火船」开航 万鱼跳跃绚烂如烟火

▲「金山火仔」上万青鳞鱼瞬间跃出海面鱼鳞银光磺火金黄交互辉映,奇幻绚烂如海中烟火。(图/记者徐文彬摄,以下同)

记者廖明慧/金山报导。图/记者徐文彬摄在一片漆黑的大海中,渔船上经验老到的「火长」站在船头利用硫石点燃耀眼火把,随着乍现的火光与「碰」的一声巨响,上万青鳞鱼瞬间跃出海面,鱼鳞银光和磺火金黄交互辉映,奇幻绚烂如海中烟火,这壮观景象就是金山海岸一年一度的「蹦火仔」。

▲「蹦火仔」天黑后开始作业,在夜晚漆黑一片的大海中,形成最有生命力的自然奇观。

随着梅雨结束,天气渐渐转热,一年一度的「金山蹦火仔」也开始啰!每年蹦火渔船作业时间,约从农历4月后出海至农历9月中秋或白露结束。「蹦火仔」是一种古老的百年渔法,只在夜间作业,渔民利用磺石 ( 即电石,亦称电土 ) 加水产生可燃性乙炔气体,瞬间点燃火炬产生强光伴随巨大的「蹦」声响,吸引趋光性极强的青鳞鱼跃出海面。从燃起火炬到火光熄灭,过程不超过30秒,虽然时间短暂,但万鱼跃出水面的瞬间,银光鱼鳞和金色磺火相互辉映,交织成绚烂的海中烟火,在夜晚漆黑一片的大海中,形成最有生命力的自然奇观。

▲船头是经验老到的「火长」,肩负着渔获量与船员生计。

「蹦火仔」依据目前的考究,应是起源于原住民时期,起初是由4到5人搭乘竹筏或木造船,持火把诱捕鱼群。早期金山本称此渔法为「桸子船」,现在则为7到8人一艘船,各司其职。船头是经验老到的「火长」,以手电筒探勘渔况,为了不惊扰鱼群,只能以最微弱的光线搜寻,且船上的灯光必须全灭,一发现有鱼群游动,马上吹哨点火,另一组人则看准时机,以手叉网将渔获捞起。从探勘鱼群、点燃磺火到洒网捕鱼,整个过程都是人工作业,需要经验与技巧并用,然而随着渔业机械化以及人口外移,这项古老的渔法已渐渐失传,全台目前仅剩4艘「蹦火仔」渔船,最年轻的「火长」也超过60岁。所幸渔民凭着刻苦坚毅的精神,不愿让这项百年渔法就此消失,坚持延续蹦火仔作业,希望让社会大众看到这份永不放弃的勇气 ! 新北市政府已于2015年将「金山磺火捕鱼—蹦火仔」登录为新北市文化资产,使这项渔业国宝继续传承下去。

▲手叉网装满渔获重达上千斤,需要高超技巧与契合的默契,才能将渔网拉起,整个过程都是人工作业,不仰赖机械设备。

「蹦火仔」捕的是青鳞鱼,又称四点青鳞鱼俗名青鳞仔、鳁仔、扁仔,是一种生活在近海的小型鱼(水深0~10公尺),体长大约15公分,具有极强的趋光性。「蹦火仔」的火光在水里能见度大约是10公尺,恰巧是青鳞鱼的生活范围,也因此,每次洒网捞上来的有9成都是此鱼。相较于流刺网大小通杀一网打尽的做法,「蹦火仔」因作业区域小,对环境的干扰较低,符合环境保护与永续渔业的理念。

▲船员手上拿的白色石块,就是蹦火仔中用来点火的磺石,散发浓浓的硫磺味。(图/记者廖明慧摄)船员正为夜晚出航准备磺石,磺石成本不低,一桶要价近8千元,然而为何不以瓦斯取代呢?金山渔会理事长徐正成笑笑说,曾有台北人与他笔战三年,认为瓦斯可取代磺火,甚至到金山买船做实验,结果一个礼拜没有任何渔获,「这是因为瓦斯的火光与磺火不同,瓦斯偏蓝,磺火偏红,这些鱼儿可是很挑剔的!」

▲▼渔船出海4-5小时候满载而归,在码头卸货。

▼青鳞鱼体积小,鱼刺多,大部分作为饲料。

▼金山蹦火仔开放观光啰!民众可至金山磺火季脸书报名参加,在不影响渔船作业下,搭乘观光船观赏。

▼除了重头戏蹦火仔之外,导览员会带领大家认识磺港社区,体验洒网和捕螃蟹的乐趣。

▼金山磺港是渔路古道的起点。金山渔民用扁担挑着鱼,在天未亮之前,翻过擎天岗到士林、大稻埕贩售

2017年金山蹦火仔开航啰!主办单位推出平日与假日的蹦火仔体验行程,每年都吸引大批爱好生态旅游的民众,以及摄影迷们参加。形成包含岸上导览、出海赏夕阳,以及欣赏蹦火仔渔业作业,晚餐伴随着夕阳余晖,在船上享用渔家料理。

交通部观光局订定今年为「2017生态旅游年」,为推广国内生态体验旅游,由社团法人台湾生态旅游协会共同组成生态行程遴选委员会,从国内多家旅游业者规划赏萤、赏蝶等在地深度、生态体验活动中,遴选出42条精致多样化生态体验行程,邀请民众来趟感受大自然的优游慢活,同时规划「台湾在地观光大使征选」、「生态体验行程大方送」等系列活动,鼓励国人多接触美丽的大自然景色,更多生态体验行程介绍请上「漫游台湾生态体验」http://ecotour.taiwan.net.tw/

▼影片取自YouTube,如遭删除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