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宅非不能 不为也
(图/本报系资料照)
16日凯道上举办「公平正义救台湾」游行,虽然民进党猛攻此一活动为政党造势,试图移转焦点,但在艳阳下仍有上万民众摇扇怒吼「落实居住正义」,人民的声音,蔡总统听到了吗?
居住正义是这次活动主轴之一,抗议台湾号称幸福宝岛,居住环境却是房价飙涨、黑市炒作和分配不均。本文就联合国「适足居住权」最为关切的只租不售的「社会住宅」,也就是「社会租宅」,提出政府做得到的解方。
针对居住正义,蔡总统开出的最大张支票是社会住宅8年20万户。但8年就快到期了,只盖好了5萭8千多户,待开工和规画中的有6万8千户,怎么算都是不及格,年轻族群还是买不起、等不到或租不好房子,岂能不走上街头!中央和地方政府对于兴建社会住宅成绩不佳,解释问题在于三大难题。
一、土地难找:真的是这样吗?依内政部统计,六都都市计划新增的土地有8913公顷,国土规画也都动辄3、4千公顷。这些土地粗估足够再供700万人居住,只要官员有心,在台北市以外的五都,每都都可盖出3房总价约900万元的住宅万户以上。如果盖只租不售的2房或1房的社会住宅,3到5年内就能达成总住宅量的5%,充分满足年轻和弱势族群的居住需求,进而发挥抑制房价不合理上涨的功能。
二、资金难筹:地方政府普遍财政困难是事实,但中央政府对盖社宅,特别是保有土地权的只租不售,每年花个3、4千亿不是问题,以每户造价500万元计算,可造6~8万户;加上政府公债和银行贷款的资金杠杆,盖20万户不是做不到。地方政府从区段征收溢价中每年可赚200~300亿元,调高房屋税、地价税、囤房税也可增加百亿收入,只是愿不愿意多拨钱来盖社宅。
三、人力不足:营造业缺工,使得社宅目前每坪造价近20万元。政府的公权力要善用,专案聘用外劳不难,片区开发型的社宅营造也很好做外劳管理。
人、资金和土地都有了,政府再说社宅难盖真会笑破人民肚皮;何况,政府又可用容积奖励、加速建照审核、打击违建户不当阻挡等公权力,从都市更新或危老改建中取得相当金额的兴建社宅资金或做住屋分配。
政府最大的效能是解决问题,不是解释原因。「社会租宅」是人民最卑微的「适足居住权」。2024总统大选近了,「买不起、等不到、租不好」的无壳蜗牛们,就用你手中的选票争取自己住的权益吧!(作者为国家公益发展协进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