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不到70只…母子共游也越少见 当友善环境绿能伤害了白海豚

生活台湾西海岸海豚,你可能不知道,牠们目前仅余60~70只。(图/鲸豚协会提供/姚秋如摄)文/动物当代思潮 动保记者李奕萱资料提供/挺挺动物 x 挺挺应援团、中华鲸豚协会 Taiwan Cetacean Society

「台湾的形状,就像是太平洋的一只大鲸鱼,白海豚就生活在海峡旁边,与我们共游。」来自中华鲸豚协会、暱称阿宝张岂铭,一开场就告诉我们,了解白海豚发生了什么事,其实就是了解台湾周边海域的各种问题。根据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资料,全世界有80多种鲸豚,而在台湾周遭,就接近30种。然而台湾附近大部分的鲸豚都分布在东边的太平洋,却有一种是居住在平均水深不到30公尺的台湾海峡,这些我们从堤岸边远望就有机会看到的海中小精灵,就是「中华白海豚」。中华白海豚,又名印太平洋驼海豚,分布在印度洋到西南太平洋的陆地沿岸,主要食物石首鱼科、鳀科、鲱科等鱼类。以前台湾渔民叫白海豚为「白鯃」(台语),「妈祖鱼」是厦门一带的称呼;在2006年反国光石化运动时,保育团体希望结合信仰能让台湾民众能更加认识白海豚,所以开始用妈祖鱼来称呼白海豚。从苗栗以南到嘉义台南一带,只要是水深15公尺以内、离岸两公里内的浅海、河口、隐没的沙洲,都有机会看到牠。 ▲母子共游:颜色较深的为白海豚宝宝。(图/鲸豚协会/林子皓摄)白海豚虽然「姓白,名海豚」,但阿宝笑说,牠们并非生下来都是白色的喔!白海豚幼年时期外观偏灰黑色,会随着成长逐渐出现白斑,因此只要观察颜色,就可以判断牠们的年龄。「如果你看见全白的,那应该就是年纪比较大的白海豚。」从2005年开始,随著白海豚保育议题关注升高,台大鲸豚研究室开始针对白海豚进行系统化的研究,他们会定期出海拍摄,逐一比对数千张照片里头海豚身上的伤痕、白斑,再逐一为牠们取名字,用以统计族群的数量。不过因为白海豚宝宝的特征尚不明显,因此会先不列入统计。但从台大鲸豚研究室的调查发现,这几年来,目击率却逐渐减少,2016年总共只看到60几只;同时,海豚妈妈带宝宝共游的情形也越来越少见了。(参考资料: 105年度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委托研究计划_中华白海豚族群生态食饵栖地监测)阿宝说出令人担忧的真相:「就像台湾很多人都因为没有钱,所以不生小孩,同样的道理,白海豚也很有可能因为环境破坏、没有足够食物,因此无法让海豚宝宝活下来。甚至,还可能因为受到污染影响,导致海豚妈妈失去生育能力,生不出小孩。」▲人类不断对海洋生态造成影响,经常可见身上披挂绳子渔网的白海豚。(图/林务局)▲搁浅鲸豚胃里发现的各种垃圾。(图/鲸豚协会)环境污染不只让白海豚妈妈生不出小孩,同时也深深影响到白海豚的生活。鲸豚协会不断拍到身上披挂绳子、渔网的白海豚;也曾经在解剖搁浅海豚时,发现肚子里有各式各样的塑胶垃圾;还有些白海豚可能因为被船只螺旋桨打到,因此身上有愈合后的伤疤。被打到的白海豚有没有可能直接死掉呢?当然也是有可能的。阿宝指着投影片上的一只白海豚说,「这只我们从2009年之后就再也没看到了……。」▲去(2017)年1月24日,苗栗后龙搁浅死亡的白海豚。(图/鲸豚协会提供)阿宝接着提出问题,「为什么白海豚容易受到船只的撞击呢?」原来,因为海底透光度不好,能见度有限,白海豚生活在沿海,能见度更差,而白海豚是透过回声定位来「看」海底世界,牠们会从额隆发出音声波,当声波碰到前方物体,就会反弹回来,从海豚的下巴接收回去。这样,海豚就知道前面有没有食物、有没有需要躲开的敌人。声音对白海豚来说的重要性不止如此,牠们也会透过声音来彼此沟通、表达情感。海洋从表面看来一片宁静,但其实海底却有着各种声音,很热闹呢!不只是自然界的打雷、下雨声,鱼虾贝类也都有自己的声音,一同谱出海洋世界特别的风景。然而,人为的声音逐渐入侵,船舶的航行、海底石油的探勘、海事工程的打桩,这些声音对海洋的生物(包含鲸豚),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台湾开始发展绿能,但陆地的面积不足,因此尝试在海边建立离岸风机。在搭建离岸风机时,打桩的次数可能高达4000到5000次,持续的噪音由近而远,将会依次造成海豚的听力损伤、行为干扰、遮蔽效应(沟通效率下降)、生理紧迫(因为噪音而紧张)等问题。「现在台湾有20多件离岸风机的申请案,到了2025年预计将会有800到1000支风机。」阿宝表示,他们并非希望政府完全不要开发,只是希望在规划、审查时,能够更审慎的评估,例如:可将风机优先设在离岸较远的地方;如果非近岸地区的风机所提供的电力已经足够,就不要在容易影响生态的近岸设置了;并且评估远岸设置的风机对白海豚的影响之后,再来考虑近岸是否要继续设置。▲绿能与保育的两难:离岸风机将影响白海豚的生存。(图/鲸豚协会/张岂铭摄)阿宝说,在1970年代之前,台湾还没有很大的开发,从大甲溪到嘉义布袋以南,海岸结构相当完整。之后随着开发,例如台中港的兴建、六轻的兴建,逐渐永久改变了白海豚原生栖习的海岸。白海豚在前面悠游,背后却是烟囱水泥,这样的画面成为了现况的最佳写照。能休息的地方变少了、吃的东西变少了,自然未来白海豚就会越来越少。▲台中港区外活动的中华白海豚,不远的岸边就是人类的烟囱水泥。(图/鲸豚协会提供)「我们可以怎么帮助白海豚呢?」阿宝说,除了平常减少制造垃圾、节约用电,更重要的是,需要请大家花点心思去了解议题,知道现在政府与业者正在做些什么,进而去监督整个议题的发展。尤其值得大家思考的是,「绿能」意指对环境友善,然而为了绿能而兴建的离岸风机,却可能伤害到白海豚和其他动物的生态,这样两难的情况,到底该怎么去平衡?想要处理这个问题,需要的是民众与专家一起来关心,参与更多的讨论、敦促政府更缜密的环境评估。在今天小学堂的最后,阿宝诚挚地说,「希望大家能对环境投入更多的关怀,让我们未来还可以继续见到这些悠游在海中的精灵:白海豚。」

★「动物当代思潮」由台南大学吴宗宪老师召集学者及伙伴所组成。透过各种方式将涉及动保议题的「动物保护学」、政策与法律等,进行跨域讨论、交互检证。更多精彩内容,请上「动物当代思潮」脸书、「动物当代思潮论坛」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