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蚝篮式养殖勤健身变大颗

篮式养殖系统让生蚝随着海流翻动,防止藤壶或藻类附着,肉质与大小比一般牡蛎更佳。(探索水产科技提供)

人口老化、劳动力不足除了造成餐饮等产业缺工,同样也让台湾牡蛎养殖业陷入困境。外部统计,国内牡蛎养殖业集中在云嘉南和澎湖地区,曾经每年产量高达3万公吨以上,然而接班人不足加上外来低价牡蛎竞争,迫使相关产业人员投入技术改良。

国内水产养殖暨食品大厂「探索水产科技」2日与澳洲篮式养殖技术品牌「SEAPA」集团一同开办养殖技术研讨会。SEAPA集团总经理Alex Jack表示,澳洲牡蛎养殖业也面临工资上升和劳动力短缺问题,与台湾近况十分相似,于是开发一套能减少人工需求的篮式养殖系统和相关自动化设备,将生蚝培养在吊挂篮中,随着海流翻动宛如随时在健身一般,不只避免藤壶或藻类附着,也让牡蛎可呈现碗状成长,标榜大小比一般牡蛎大一倍、口感更鲜甜、保存期更长,目前日本、欧美等国家都开始跟进。

国内探索水产科技也和SEAPA合作,去年在马祖海域进行测试,不畏疫情影响自法国引进太平洋牡蛎的单体贝苗,并在短短3个月内实现目标。探索水产科技执行长钟政男预计明年将投资3千万元扩大生产规模,设施完成后每年产量有望达200万颗以上,为台湾牡蛎养殖业找到生存突围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