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 只会让你看起来是错的

生气,只会让你看起来是错的。(图/EMBA提供)

在工作中,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被误会时候,这时,你通常是生气地反驳,还是平静地说明?

五年前,哈佛商学院教授约翰(Leslie John)跟团队在看犯罪纪录片时,注意到某个人被错误指控犯了某项罪刑。因为他是无辜的,所以非常生气。

虽然这样的情绪反应合理,但却容易因为他表达了怒气,而让别人错误解读成他是恼羞成怒,进而觉得他应该不是清白的。

约翰与其他三位教授,因而决定研究「生气」跟「过错」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发现人们太常依赖偏见跟直觉,根据一个人表达的情绪,快速地下判断。

这种不公平的判断造成的影响重大,在职场上可能影响了一个人的事业生涯发展,也有可能造成他失业。因此,生气并非证明自己清白的最佳方法

哈佛商学院实用知识网路周刊(HBS Working Knowledge)报导指出,在约翰研究团队所做的实验中,有一个是请受试者观看法庭实境节目。接着请他们评断被告看起来有多生气,以及被告有罪可能性多高。

结果,受试者觉得某位被告看起来越生气,越觉得他有罪。造成这个情况的可能原因是,当一个人生气的时候,看起来会比较不值得信任,也比较不真诚。

在另一个实验里,研究团队请受试者阅读一些虚构的情况。有一个人被合伙人指控背信,或者被同事指控挪用公款。研究团队随机挑选受试者看到这个人对于指控的两种反应,请他们以一到七分,评断这个人真的做了错事的可能性,数字越大代表可能性越高。

在虚构情况中,当这个人是平静地反驳指控时,受试者给他的平均分数为二.九;相对地,当这个人面对指控时失控大吼大叫,表示自己并没有那样做时,受试者给他的平均分数为六.三。也就是说,反应越激烈,人们反而觉得他有问题

接着,约翰的研究团队想要知道:面对指控时,有罪的人,真的会比清白的人生气吗?换句话说,生气与否,真的是有错与否的线索吗?

结果发现,面对指控时,其实有罪的人不见得会比清白的人生气,这只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偏见。指控的内容越严重,越容易激怒清白的人。

从约翰的研究来看,下回当你被误会时,更好的方法应该是平静地说明,免得越显得可疑。

(本文摘自 《EMBA 世界经理文摘 419期》)

《EMBA 世界经理文摘 4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