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身处战争漩涡中心──1949台海风云大嶝岛战役之3(方述斌)

作者父亲方绍汉从于民国38年9月起至民国40年一直担任国军第40师少将副师长,从这纸命令第三项可以看到任命一一八团第三营少校营长江乘风兼任干训班队长。(图文/方述斌提供)

「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这是300年前孔尚任在《桃花扇》里,描述南明王朝覆亡的情景和感慨。只是,历史却像是促狭似地跟中华民国开着玩笑,这回都还不满40年哪!民国38年那个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暮春,父亲飞离六朝金粉的南京上空,心中却浮现着相同的惆怅、悲伤与无奈。

曾经意气风发的国民政府已在大陆无立锥之地,兵败如山倒的国军如丧家之犬般向沿海省分狂奔,蒋介石已撤退至台湾,仅剩的几个东南沿岸大小岛屿更是岌岌可危,国军官兵亟需一场胜仗来激励士气,扭转一路狂败的颓势,更希望用它来唤醒上苍对国军弟兄们的不公。

民国38年10月,一个天生就注定多事的月份,「大嶝岛战役」、「厦门战役」和「金门战役」(俗称古宁头战役)3场激烈无比的战争一古脑儿地全数发生在这块不足300平方公里的地域,国共双方将近十万条人命悉数葬身于此。父亲十分不幸亦十分有幸地身处它的漩涡中心,亲历了它的沉浮和始末!

民国38年4月20号共军成功渡过长江后,几乎所向无敌、屡战皆捷,国军节节败退之余,南京、南昌、武汉与上海等重要城巿先后失守,大批国军撤退来台,空卫司令部因应情势需要,奉令精简裁编,原空卫第1旅改编成第40师;第2旅则改编成第45师;两个师皆改隶第22兵团第25军,兵团司令乃李良荣,军长则是沈向奎。

空卫部队原本不仅兵员充足,并且拥有全副美式装备,还有精密对空雷达及通讯设备。但是奉命精简成为两个陆军师以后,撤退途中历经多次战争的消耗,不但第40师必须加入许多福建的地方部队充数,第45师更是沿途从广东的潮汕地区和福建保安团里面大量拉伕,才能够勉强凑足6千余人。

李良荣是父亲的老长官,李与特务旅渊源甚深,民国24年10月父亲刚升任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特务大队第2连上尉连长时,李良荣就是大队长;到了民国25年3月特务大队改制成航委会特务团的时候,父亲担任第1营第2连上尉连长,李良荣仍是特务团团长。后来虽然李转进陆军野战部队发展,但在俩人转战南北的漫长军旅生涯中,曾经有过多次难以忘怀的交集。每回蒋介石有事召令李良荣入(南)京面谈,只要座机途经父亲管辖的大小机场,父亲必定亲往迎接这位老长官,并且热情设宴款待,两人把酒话旧之余,总有着谈不完的话题。

父亲离开空卫司令部后不久,民国39年国防部便将它改制为空军警卫旅,实际兵力只剩下3个步兵团和一个干训班,竟然连原来全盛时期特务旅的六分之一规模都不到。民国57年再度将它缩编为9个警卫营,并于民国73年更名为空军警卫司令部,一直到民国95年政府颁布「和平专案」,将所有驻在各地机场的空军警卫营,悉数拨给宪兵司令部后,空卫部队正式告别历史的舞台,80年的繁华与沧桑在岁月穿梭间化归尘土。

民国38年暮春,南京、上海和杭州相继失守后,共军又在8月17号攻陷福州,大军暂时休整了近半个月,待闽北和闽东地区情势稍趋稳定后,叶飞的第10兵团(包括28军、29军及31军)又接着用兵闽南地区,凌厉的攻势连续攻陷湄州、南日与平潭等重要岛屿,歼灭了国军李延年第6兵团的近万员兵力。

此时的共军已经成功地完成控制南下闽南作战的几乎所有海上补给线后,便在9月18日发动对漳州地区的全面攻击,一周内便击毙国军刘汝珍第68军的官兵高达2万余名。此时基本上来说,国军在福建的陆地上已经失去所有可以用武之地了,很明显地,共军下一个攻击目标便是攻取厦门和金门了。当时由于情势极度紧张,人心惶惶,蒋介石便于10月8号抵达厦门巡视,并对全体驻军官兵发表演讲,希望能够激励士气,遏止共军雷霆万钧的攻势。

父亲说,依照共军多年的用兵惯例推断,在发动对厦门及金门的全面攻击之前,为免可能遭受的背腹受敌及确保海上补给畅顺,必定先要除掉挡在大陆与金厦之间的大嶝与小嶝两岛上的国军。

父亲于民国38年9月2日起正式担任25军第40师首席少将副师长,一直到民国39年和40年该师改隶刘玉章的第52军的这段期间一直担任此职,并且奉李良荣命令,率领麾下第118团及119团防卫金门北部的大嶝与小嶝两岛。师长范麟因为必需经常赴兵团司令部参加军事检讨会议,故除偶至大嶝巡视防务和指示机宜外,绝大部分时间率师本部与第120团防守金东地区,以补第45师的兵员不足的缺口。

父亲回忆,9月5日他亲自率领118团团长欧汤维发及119团团长吴屏藩勘察大嶝岛地形,并拟定军事部署计划。该岛东西较长,南北较短,面积大约十平方公里,北距大陆莲河才不足两公里,退潮时涉水可至,南离大金门岛约9公里,乃是金门北方的最佳屏障。

(作者为海外作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