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殉国同袍的遗孀──烽火儿女情之1(朱力扬)

1955 年,台北空军眷区的一个妇女讲习会。前排所坐的都是当时空军一级主管的夫人。她们的先生在抗战时大都是一线作战的飞行员,曾经经历过京沪、武汉、重庆、 成都等各战役以及「决战」时期的「飞虎」生涯。先生们航校的同学以及战时的伙伴, 大都在抗战时殉国。她们曾经日夜担忧地陪伴着夫婿走过了那战争的年代,也曾经安 慰过无数殉国同袍的遗孀,至终,她们得以幸运地过着安定的家庭生活。此时,虽然 都已届中年,然而年轻时期的风韵,却依然可在她们的神态中寻得。(图文:朱力扬)

张锡祜在航校三期的同学中,是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位,由于他特殊的身高(两米以上),在任何场合都是鹤立鸡群。而他的父亲张伯苓,南开大学校长,则是当时不惧日军威胁,公然在北方鼓吹高中、大学生投笔从戎的教育界领袖。南开高中1933年有4位学生于毕业前夕毅然走出校门,投入中央航校第三期,除了校长之子张锡祜外,另外3位则分别是:王世箨、陈汉章及郑景和,而4人都是该校的体育健将。

张锡祜因在家排行第四,同学都叫他老四,同班同学张伟华将妺妺张亦民、张乐民分别介绍给同学陈汉章及他。毕业后,陈、张两位都留在杭校当教官,而张家姊妹则住在南京。放假的时候,两姊妹常结伴来笕桥探视男友,当然,陈、张两人也会利用各种出差、训练的机会飞到南京。同时,在同学旅游的活动中,张家姐妹也经常相偕同游。

1930年天津南开中学,张锡祜是学校的运动健将。(图文:朱力扬)

1932年杭州笕桥航校入伍生训练。每当入伍生队伍沿着街徒步行军时,常常吸引沿途的民众在旁围观,或是跟随着走。其原因有二:一是这批青年军人步伐整齐,精神旺盛, 与一般的部队不同;二是队伍里头有两个显著的目标,一个是走在排头高达2米的张锡祜,另一个是后面压阵的独臂将军石邦藩队长。民众们常带着钦慕的眼光指指点点地说:「这不是普通部队,他们是大学生」。(图文:朱力扬)

张锡祜于1936年底,分发到新成立的空军第八大队三十队。三十队所使用的飞机是刚购进的马丁重轰炸机,零部件由美国进口,整机则在上海虹桥机场装配。1937年6月,三十队的6架马丁机全部驻进上海虹桥机场,人员及美籍顾问则住在公共租界八仙桥的青年会馆(今西藏南路123号)。七七事变后,鉴于安全的考虑,8月初,整队连夜飞返南昌。8月14日,三十队奉命由南昌飞往上海攻击日军阵地,然因天气恶劣,张锡祜的飞机于途中失事,全机人员殉职。

1936年,张乐民探视张锡祜留影。(图文:朱力扬)

1936年,张锡祜和张家姊妹随空军第二大队同袍一同游览浙江金华时。左起配戴手枪者为三期同学沈崇诲、张琪。(图文:朱力扬)

1937年,张锡祜留影于达机轻轰炸机前。(图文:朱力扬)

1934年12月杭州笕桥中央航空学校三期学生毕业典礼。张锡祜的父亲张柏苓为家长代表,和蒋介石夫妇、义大利总教官夫妇合照。(图文:朱力扬)

另一方面,陈汉章则于抗战后和张亦民成婚,组织了小家庭。张锡祜殉职后,乐民认识了四期毕业,在二大队服务的徐应鹏,而后,两人也步入礼堂。抗战期间,汉章、应鹏两人南征北讨,忙于战事。应鹏曾于1938年7月3日,在马当上空执行轰炸任务时,遭日机击落而全身烧伤,以后,因战功积累,而升至大队的参谋长,同时,家中也陆续增添了3位子女。

武汉战役中受伤的徐应鹏。(图文:朱力扬)

(作者着有《中国空军抗战记忆》一书)

【未完待续,朱力扬专栏每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