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话》政治扭曲后的假记忆──228的认知作战之3(郭冠英)

台湾行政长官公署长官陈仪。(中时报系档案照片)

民国64年,我在中视新闻部做事的时候,认识了翟翚与台静农,翟写了:

〈回忆与台静农父子谈「二二八」〉

今年的「二二八」来临了,有的人行礼表追思;有的人出游度连假,更有人在各种媒体中谈「事情真相究竟如何」、「到底死了多少人」等等话题!看着政党属性不同、政治立场迥异的人们,忙着「一案各表」,尤其当你了解这些论述有益的不是国家的团结;而是政党的利益,心里难免感慨。我无意对这些论述表示意见,但是会想起民国60年进中视后,造访老同事台益公家,亲近台静农老伯的一些往事,尤其是谈到「二二八」的那一晚!

民国58年到60年代初期,当时中视开播的元老记者只有6、7组人,大家相处如家人,台益公是人缘最佳;也最活耀的摄影记者,我从58年实习;到60年考进中视后,很幸运的得到他们的照顾,公余之暇大家都玩在一起,当然包括造访阿台的家(隔壁就是彭明敏家)。

有一次刚好是「二二八事件」前夕,不免聊到当年「二二八」的情况,台益公回忆当时风声鹤唳,在他们家帮佣的欧巴桑,先是通知他们许多本省籍的民众已集结街头巷弄,见到外省人就打;甚至有因而丧命,于是协助他们全家躲到日式房子的地板底下应急,不久听见群众侵入房舍搜查,并从缝隙中看到那些人手上的木棍和可能致命的「凶器」,之后这位欧巴桑和家人又设法利用空档,带领他们全家逃到欧巴桑的家里,经历了惊险的一晚…。

台益公谈到这些往事,眼里虽有情节,但表情平和,没有惊恐或怨憎,台伯伯在旁更是脸上挂着一抹微笑,仿佛在听别人的故事,显现这对父子的宽宏气度,事实上他们经历的绝不只那一晚;而是风声鹤唳随时有生命危险的一段时日,他们熬过来了;心里有的只是对台湾欧巴桑的感恩,其他情绪都已放下,不用喊「包容」,他们已散发出对人与事的「正能量」。

马政府时候登山猝逝的准内政部长廖风德(笔名廖蕾夫1951年4月17日-2008年5月10日)在他的博士论文〈台湾光复与媒体接收〉,就说媒体放任是二二八倭乱的主因。但9天后国民党主政,却完全否定廖部长讲的常识,与倭独一起跟拜二二八。

叶明勋。(周庆辉摄)

当年中央社驻台特派员的叶明勋,及国民党执委丘念台,也都说当时的民间言论是「社会祸乱的根源」、「滥用言论自由」;叶明勋在45周年感言中说:战后民间报纸言论的自由,政府很少加以限制,于是,报纸天天批评政府,政府不加以澄清,而这些批评很少建设性的,人民不明底细,经常在看这些充满煽惑性,逞一时之快的文章,久而久之,自然积非成是,扭曲了对政府的形象,这种潜在的因素,也就成为误导「二二八风暴」的激荡力量了。

陈仪却毫不干涉言论自由,自认公道自在人心,任毁任谤。当年刊载的这些捏造和攻击,就白纸黑字,被后来的台独引用为「史实」!

所以,二二八的历史完全颠倒,真相被掩盖,现成了倭寇皇民复辟求独的根基,把他们当年的打杀支那之举完全美化。实在陈仪是最好的爱民清官,蒋介石、陈仪当时的处理也极对,其错最多只是误判宽仁而已。

二二八以前,陈仪要把军队调走,其亲信汤恩伯来台劝阻,说:「台人新附,人心未定,一旦有变,何以应付?尤其是在日军服役及劳工分子,因受日人皇民化教育,恐其仇视祖国,可能结聚作乱,需驻军防变。」陈仪说:「我以至诚爱护台湾人,台人绝不会仇我,万一有意外,我愿做吴凤。」

二二八事发后蒋介石即在〈上月反省录〉中写道:「台湾暴民乘国军离台,政府武力空虚之机,发动全省暴动,此实不测之祸乱,是亦人事不臧,公侠疏忽无智所致也。」他又写:「台湾群众为反对纸烟专卖等起而仇杀内地各省同胞,其暴动地区已渐扩大,以军队调离台湾,是亦一重要原因也。」

二二八的起因主要是倭寇仇视支那,即汤恩伯担心的台籍日兵仇视祖国等情结,加上美机轰炸、经济萧条、战后粮食短缺、通货膨胀及社会秩序破坏等,不过这只是次要因素。所谓的「官逼民反」或「窳政」,都是欲加之罪,完全是政治扭曲后的假记忆,并非历史真相。首先来台的中央社驻台主任叶明勋就说,陈仪廉洁律己,他一下飞机就说:「我是来做事,不是来做官。」

陈仪带来的干部如严家淦、任显群、孙运璇等也是好官,但他忽视了台湾甫脱离日本统治,犹未调养生息的特殊社会环境,民主宽容,在政治上放得太松,给台胞参政权,电台报纸、集会游行皆放任自由,结果反生意外。

纪念二二八实在说不通,因为当天是外省人被大量殴杀,延续多天,到3月底事已平,还有几千人挤在基隆码头,想逃回福建,如惊弓之鸟。

现在谈二二八最不可思议的是,只有好人,没有坏人。事件中前死的外省人无辜,后死的本省人也无辜,那坏人到哪里去了?

事件后陈仪只身离台,其政策及干部未动,后来的陈诚萧规曹随,所谓的「窳政」,究何所指?

经历此事的新闻界人士江慕云,在一篇〈为台湾说话〉的文章中,对陈仪在台湾的施政,有下列评述:「陈仪长官没有希望台湾弄不好的理由,他有理想,他想着在海岛真正实现三民主义,作为三民主义的实验园地。他要在一个目标和一个组识之下,使政治、经济、教育、文化、获得全般的配合,使海岛成为一个真正的乐园。

他采取建立经济防波堤的办法,在经济上以专卖贸易政策弥补省库的财政,以独力来挡拒中央对台湾的索求,以政府经营的工厂发挥生产效能,用大量资金,从事复兴建设,也企图以政府的土地交给佃农集体耕种…。他反对台湾驻兵,他绝不希望而且也不必要以军队来增加台湾人民的麻烦和负担,认为这不是征服的土地。他有理想,有计划,有魄力,他应该欣受台湾人民的拥护,而事实竟不尽然。」

国府的行政院长翁文灏曾以此诗怀陈仪:

「海陆东南治绩丰,惊心旦夕弃前功;

试看执楫理财士,尽出生前识拔中。」

【未完待续,郭冠英专栏每周三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