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拜登主义走川普抗中的不归路(陈思奕)
图为美国总统拜登。(摘自美国白宫官方脸书)
拜登针对中美关系提出的新原则承袭了川普的抗衡概念,未来两国矛盾料将持续。然而,拜登的计划不仅无助于拉拢盟友,恐怕还会弱化现行全球秩序。
尽管拜登全盘继承了川普的抗中路线,但毕竟不是后者的翻版,它有自己的特点。拜登的对华政策或者拜登主义有两点和川普明显不同,第一,拜登出手比川普更有章法,显得更有预期性。川普某种程度上是率性而为之人,或许他自己都不清楚下一刻要做什么,给人的感觉是凭性子来,东一榔西一棒的,让人难以预料。拜登是建制派的职业政客,在做副总统时期就负责外交,有着长期的外交经验,而且也熟悉中国事务,他的外交团队也是行家里手,因此出台的政策和措施感觉有条有理,徐徐而来。第二点,在对待盟友和国际组织的态度上,川普不重视盟友,使蛮力单干,一言不合就退出国际组织,而它们多是由美国创建的。拜登善于借助多边主义的平台,联合盟友一同抗中。在最近的G7会议和北约成员国领导人会议上,拜登成功地唤醒了西方国家和北约防堵中国。
多年来,总有些人乐观期待,只要欢迎中国加入全球经济体系就能让它成为「负责任的利害关系人」,进而推动政治改革。川普上任后,一再抨击这套论述太过无力。现在拜登将川普的抨击转化为「拜登主义」,持续美中间的对抗关系。拜登表示,相互竞争的政治体制之间,只能有一个赢家。
拜登主义奠基在执政团队相信中国「在意霸权胜过共存」的信念之上。他们相信,美国的政策目标就是要阻却中国的野心。美国将在气候变迁等利益一致的领域和中国携手合作,在其他方面则要制衡中国。这意味着美国必须提升国力并与盟友合作。
大体而言,拜登主义有其道理。中国成为强权之后,期待它投入既有国际体系的乐观想法已经幻灭。在习近平的带领下,中国在南海驻军、强推港版国安法、威胁台湾、与印度起冲突,更试图在国际组织中颠覆西方价值。许多国家都因中国的「战狼外交」而备感忧惧。然而,拜登主义细节却存在许多令人忧心之处,八成起不了作用。
第一个问题是拜登对威胁的定义失当。由于目前美国政治局势分歧,拜登似乎认为自己需要珍珠港精神,以重燃全国齐心朝共同目标前进的氛围。这是拜登判断错误,拜登只要对中国展现出一丝柔弱的态度,确实就会被共和党大作文章,但即便拜登在推动国内计划的时候盖上「中国」的印记,共和党也不太可能就此转向力挺。
更糟的是,拜登愈是用这套强硬的论述来刺激美国人民,就愈难拢络盟友与印度、印尼等新兴强权。当拜登把中美关系定调为一场零和竞赛,等同于要求其他国家在民主与专制之间选边站,而不是寻求共存的方法。在这点上,拜登高估了美国的影响力,也低估了盟友回避中国得付出的代价。不管美国怎么做,中国注定会在多项经济指标上成为全球霸主。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经济体。以中国为最大贸易伙伴的国家数是美国的将近两倍。
德国的目标是即便政治上有所摩擦,也要维持与中国的商务往来。许多东南亚国家在靠美国守护安全的同时,仰赖中国维持繁荣发展。如果被迫选边站,不少国家可能会选择中国。拜登不应该强迫其他国家做决定,而是要想办法赢得支持。为了做到这件事,美国必须彰显自己可以繁荣发展,并领导成功而开放的全球经济。
然而,拜登的国内计划也充满细部缺失。拜登政权并没有好好利用美国身为全球秩序霸主的长处,反而以中国威胁当成进一步推动国内计划的手段。拜登主义的内容涵盖产业政策、政府介入、计划与控制。这件事情的意义可以从美国政府上个月对四大关键产业链发布的报告看出端倪。四大产业分别是半导体、电池、稀土与关键药品原料。这份报告不仅提到政府应该为了国家安全介入上述产业,还提及工会代表权、社会正义等议题。未来料将有更多类似报告公布。如果这份报告反映的是执政当局的政策方向,拜登将会提案以补助、法律规范来留住就业机会及生产线。
此外,拜登的多项计划必然得有所权衡。拜登对中国的攻击重点是人权,特别是新疆问题。美国气候变迁的政策核心则是要转向再生能源。然而,这两者无法独立讨论,至少短期内做不到,因为全球太阳能发电所需的矽高达45%来自新疆。
第二个拜登对中原则的问题是软性保护主义。老公司若因政策取得竞争优势,恐将阻碍经济发展。美国新登月计划十分受欢迎,一大关键就是可以借此展现美国比中国来得强大。而登月计划之所以如此蓬勃发展,正是因为它容许SpaceX、Blue Origin等私人公司参与竞争。
第三个问题是拜登主义会使美国盟友更加忧心。如果切断与中国的关系是为了在美国创造好的工会工作,美国盟友也会自问能从中获得什么好处?如果美国真心想阻止中国按照己意重塑国际秩序,就必须捍卫始终符合现行秩序需求的全球化发展模式。当代全球化模式以贸易与多边体系为核心,借此加强各国对开放的信念,并强化思想交流以促进创新。
美国若想在亚洲制衡中国,就应该重回泛亚洲贸易协定的谈判。现阶段几乎不可能,但可以试着就环境与数位贸易洽谈新协议。美国也应该将资源投注在可以强化西方秩序的新构想,例如:为未来大规模传染病设计的疫苗计划、数位交易系统、网路安全、可以和一带一路抗衡的基础建设计划。
在过去两年间曾经如火如荼的中美贸易战,美国川普政府不断对中国进口货品增税,但结果一场疫情下来,中国进口美国的化商品非但没减少,反而2020年创造美国对华贸易最大逆差,而所增之进口税中之绝大部份却是由美国消费者买单。显然增进口税这招根本不管用,反伤了美国自己。
目前 「民主+科技」 是拜登抗中的着力点,也是对美国损伤力少而收获大的两个武器,因为它们能将美国的竞争优势充分得以发挥。美国相对中国有四大优势,一是美元体系奠定了美国的金融霸权,让其「长臂管辖」成为可能;二是民主体制凸显了美国的道义制高点和干涉别国事务的正当性;三是科技领先成就了美国的科技和产业霸权,拉开了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差距;四是强大军力为美国提供了基本的威慑力和安全保障。在这四大优势中,「民主+科技」占半。
美元和军事作为美国的后盾,是拜登备用的两张威慑中国之牌。这两张牌之所以备用,是因为它们对对手和自己都杀伤力太大,因此万不得已,不轻易打出。美中对抗到现在,即使在川普最疯狂的时期,也没把中国清理出美元支付系统;虽在南海、台湾等事务上加强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但没有对中国发动直接的军事冲突,原因在于,中国本身的经济体量庞大,又手握1.1兆美债,若把中国剔出美元支付系统,固对中国打击巨大,但北京如果反击,美元霸权亦可能提前终结,此外,美中的金融战势必会瘫痪全球金融体系,在双方还都没有做好破釜沉舟的准备前,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行为。
拜登时期的美中对抗,是否有缓和可能,目前尚未看到这种迹象,尽管拜登提出美国遵循「竞争、对抗、合作」的逻辑处理对华关系,但迄今只有对抗,未有良性竞争,更没有合作。华盛顿口中的「合作」,其实是另一种形式的竞争或对抗,所以双方本可以在气候和防疫上合作,现在也无从进行。合理推测,至少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前,两国关系还会继续下降或者维持在目前水准,如果中期选举民主党获胜,拜登有可能会局部修正过于激进的对华政策,如果民主党失败,为赢得下届总统选举,拜登只会在抗中上加码。
拜登主义显示了自己的特点、主张和思路,但就其精神实质而言,不脱川普对华政策的框架和目的,是在川普定义的美中关系的方向上走上对抗不归路,可称之为没有川普的川普路线。按照这个方向,两国关系的最终稳定和好转,恐怕要到这样一个情形:要么美国认为无力遏制中国而放弃抗中,要么中国认为无力抵制美国而放弃抵制选择投降。至于历史会呈现哪种可能性,个人认为前者的可能性较大。
(作者为旅美华人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