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美欧之间的貌合神离(赵麟)

美欧竞求自保,关系难以持久。尤其近年来国际间「东升西降」的说法甚嚣尘上,让曾经扮演国际外交规范与人类法治文明制定者的欧洲,感觉今不如昔。(示意图/shutterstock)

当世人都在关注台湾「两岸关系」的此时,地球彼端另一个「两岸关系」,也隐藏日渐不安的因素,那就是大西洋两岸的美国与欧洲各国。虽然其爆炸性与急迫性不如「亚洲版」,但若处理不当,仍然会对世局带来长远的政经影响,尤其是美国的领导地位。

上个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造就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强;而且主战场都在欧洲,使得美国与欧洲的关系,牵动了全球地缘政治的起源。遑论美国原始移民大多来自欧洲。美国独立已近两个半世纪,普罗大众骨子里还不能摆脱欧洲老祖先的文化基因与宗教传统。美欧之间这种「先天与后天」的密切关系,不是任何其他国家可以取代的。

欧盟成立迄今刚满30周年,为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而美国则是举世军事政经实力的首强国家。由于欧盟并非单一制的政治实体,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外交政策,使得美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近年来下列事件的发展,更埋下了大西洋两岸间龃龉的种子。

首先是俄乌战争。乌战初期,欧洲还跟着美国行动,然而随着战事胶着,带来的后续经济效应,包含俄国对西方制裁的报复行动,欧洲各国首当其冲。例如天然气与粮食价格暴涨,造成欧洲的停滞型通膨与欧元大跌。相反地,美国仅得「轻症」,还趁机大量外销页岩油与天然气,被欧洲人讥为横发乌国的「国难财」。双方援乌抗俄的初衷开始产生分歧。

其次,川普执政时期美欧失和,拜登接任后极力修补美欧关系。俄乌战争本可带来美欧互动的良机,但战事歹戏拖棚,也变得夜长梦多。拜登政府为了因应乌战间接带来的通膨,去年8月签署通过了《降低通膨法案》(IRA),在能源转型方面对美国业者提供大量补贴。此举严重损及欧洲业者的市场竞争力,欧盟一片大哗。欧盟执委会主席范德赖恩日前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扬言,如果与美沟通无效,欧洲将采行自救措施,包含利用「欧洲主权基金」解决欧洲业者困境,在此问题上与美直球对决。

再者就是对中路线。大陆与欧盟互为全球最大贸易伙伴,可是拜登力行抗中策略后,一再要求欧盟「附随」。德、法等欧盟大国惯于「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现被迫改做单选题,深感战略勒索。去年11月中共20大落幕后,德国新任总理萧兹与欧盟理事会主席米歇尔立刻接踵访问北京;法国总统马克宏此前曾多次访中,在国际间一再吁请大陆介入调停乌战,今年4月将再访北京。这些举动,让拜登更不放心,改拿小国试手。

近日美国终于逼使荷兰科技大厂ASML加入美、日抵制大陆晶片业,连美国专业媒体《世界政治评论》(WPR)都看不过去,刊文讽称:美国违反往昔主导的「开放市场」与「自由竞争」,反走回头路,跟中国又有什么两样?

最后,欧洲内部也有问题。欧债危机与英国脱欧已有先兆,近年来因为俄乌战事带来的欧洲国防改革与能源政策,也使得德、法「欧洲双核」关系失和。乌克兰去年挟「受难者」形象申请加入欧盟,迄今虽已获准列为「候选国」,但与摩尔多瓦及乔治亚等国并列综合考量,显示欧洲内部对乌支持并非一致。加上日前传出乌国贪腐,前景难料。对于这些问题,美国自顾不暇,只有观望的份。

综合上述,美欧关系生隙,可说是冷战过后世局质变的产物;质言之,跟美国国力式微的现实有关。美欧竞求自保,关系难以持久。尤其近年来国际间「东升西降」的说法甚嚣尘上,让曾经扮演国际外交规范与人类法治文明制定者的欧洲,感觉今不如昔。此之所以欧洲政商与学术界人士近年来一再强调欧洲自主,不再凡事美国说了算。

无论如何,美欧「家大业大」,不会轻易地在后全球化的新世代里缺席。如何挽回当前窘境,就要看双方运用智慧与沟通,重建大西洋版「两岸一家亲」的往昔传统,尤其是美国。(作者为前大使、国立清华大学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