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为政者别再当网红了(赵政岷)

总统蔡英文。(图/摘自蔡英文脸书)

为什么每当疫情趋缓时,疫苗接种率就会下降?为什么遇到财务困难时,人们会把钱拿去买彩券而不愿储蓄?为什么企业主只顾着短期获利,而不敢放胆投资?为什么在这个知识水准远胜从前的时代,我们却依然经常做出短视而莽撞的决断?

「立即满足」已成为今日的常规,许多人都忘了如何做出明智的长期决策。所以总统会放话「两国论」与美军在台,来扭转低迷民调;国民党会为罢免与公投而全面鼓吹,却不管接棒者与国家未来的定位与政策议定;过去我们堵边境,不管有没疫苗;现在我们打疫苗,不想如何国际接轨;行政院为公务人员加薪,却没理内需经济如何带动成长;我们花大钱买军备,却不改善和邻国的外交关系;前瞻计划建铁道,却没花力气发展场站周边的城镇;我们紧急纾困了,却忘了重建经济、就业的秩序与转型。

麻省理工学院与哈佛大学博德研究所全球政策计划主管、曾任欧巴马内阁气候变迁创新高级顾问的比娜‧文卡塔拉曼,在《乐观者的远见:在莽撞决断的时代,我们如何克服短视、超前思考?》一书中提出警示,我们对财务、健康、社群甚或是对待这个地球,都太容易不去思考未来。这种短视已经造成许多严重后果:滥用抗生素导致超级细菌蔓延、蝇营于季度获利让公司停滞落后、飓风防备不足让社区带来致命灾害。这是因为我们愈来愈缺乏做出更具远见决策的习惯与智慧。既不利用科学知识去避免这些短视危机,更缺乏可以运用的想像力、同理心与代理机构等方法防患于未然。

她援引了从世界各地所收集到的故事,以及生物、心理与经济学的新研究,阐释出人们如何做出对自己、企业或社群长期而有利的决定。但却发现从古代庞贝城到现代福岛,人性原本就是莽撞轻率的。每个人往往强调会为追求自己生活的长远幸福,以及整体社会的美好目标而奋斗,甚至订出了明确的数值指标,但组织必然会将目标打折扣,这也就是知名的「古德哈特定律」的结论。

查尔斯.古德哈特自1970年代直到21世纪初叶,担任英格兰银行(英国央行)货币政策顾问。他于1975年提出这项定律指出,当一个组织要求人们达成一项指标,并在达标时给予奖励,人们便会牺牲其他重要的进展,甚或作弊,以求达成目标。19世纪时,欧洲古生物学者根据中国农民挖出的恐龙化石碎片按件计酬,农民于是把化石砸成碎片以增加自己的报酬。

这种短视做法有点类似股市的当日冲销、企业追求短期良好财报、政治人物为选举不管政策承诺、媒体为收视率不顾社会道德、网军只要带风向不理事实真假。结果是让大家都变成了海边的潮水池,朝夕穷于应付永不满足的大海,但却总是干涸,并让自己永远处于惊慌模式。这就是缺乏远见的社会,结局是大家一起死。

科技不断更新、时光快速流转,现代人的确太容易只重视眼前的利益了,疫情当前又让我们更不去想像未来,但人与社会该活在现在?还是活在有希望的未来?「虚荣指标」与「时间套利」虽不见得不要,但为政者真要像现在许多青少年人的志愿一样:立志当个网红吗?愈是环境剧变、大敌当前,我们更需要「乐观者的远见」,千万别再莽撞的决断,短视的部署。没有人爱打仗,大家都喜欢成长繁荣的未来!(作者为台北市出版公会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