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殉道之悲 从王国维到庞建国(陈复)

图为1999年时任议员的庞建国探讨台北市空气品质不良的原因。(中时资料照,叶清芳摄)

敝人很震惊与遗憾得知庞建国教授跳楼自杀的消息,当庞教授做出如此激烈的举措前,清晨在「中华民族智库」的群组里写12字:「不公不义的台湾,我生不如死!」有位教授安慰他:「好好休养生息,共同见证历史结局。吾辈何其有幸,身处大历史中。」我深感讶异庞教授为何要这样说话,怀着同样想安慰的心情,接着回答:「的确如此。经历三代后,亲身见证大时代!」没想到下午就蓦然得知庞建国教授自杀的消息。对此实不敢置信,猛然不禁悲从中来,嚎啕大哭不已。

各大媒体都尽量在淡化这则新闻,却不愿意深化讨论其间背后内含的意义,有些人会从其「大肠癌缠身」的角度来诠释其难免有着厌世心理,却没有正视到庞教授从来都是个谦谦君子,与人讲话充满着温度,做人毫无架子,怎么可能会如此轻易被病痛打败?或有人表示经历公投、选举与罢免后,庞教授深感台湾社会的民意已被垄断,对中华民国的前景深感绝望,而做出如此壮烈的举措,对此我虽然深有同感,但觉得还需要将其内在脉络再做梳理,让世人深思其究竟。

庞建国教授的自杀,让我想到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民国16年6月2日上午,王国维来到颐和园,决然自沉于昆明湖鱼藻轩,死前留下遗书,开头写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事变,义无再辱。」有人说这是因国民革命军枪毙湖南前清官员叶德辉,王国维身为清末秀才,曾被逊帝溥仪授予「南书房行走」的职衔,本来按照旧制须翰林院甲科出身才能获得此职,王国维对溥仪有国士知遇的情感,面对「北伐将成」而不忍见「大清将亡」,决意跳湖自杀来殉清。

史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则对王国维的死曾说:「殆非出于自杀,无以求一己之心安而义尽也。」他由表里两面,提出理性且深刻的说法:神州正值数千年未有的巨劫奇变,当中华文化面临衰落的时刻,王国维深感痛苦,他忠于清朝是表象,其实真正痛苦者莫过于中华文化已无中兴的契机,加上国民革命军的北伐胜利,让他彻底绝望,不想看见终局而自杀,因此「殉清」是表,「殉道」是里。这个角度,其实转过来看,就是我对于庞建国教授会选择跳楼自杀的诠释。

面对中华民国再无可救的希望,庞建国教授选择「殉国」只是表象,其真正痛苦者在于台湾社会已经全面因「反中」而「弃中」,前者是指中共政权,后者是指中华文化。台湾民众面对政治,多数人已不在意中华民国曾经存在于大陆带来的法理意义;面对文化,多数人已不觉得中华文化继续存在于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尽管这是当道刻意操作出来的结果,但中华民国败象已露,再无忠于中华民国者可奋斗的空间,未来将是红绿决战的格局,知识分子对此焉能不心灰意冷?

庞建国教授不忍看见终局,他的死,其实捎来悲凉的信号,已然从遥远的洪荒中敲响一记最痛苦的丧钟。在偷天换日的过程中,吾国将亡,我们这些生者,置身在花果飘零的国度中,心中背负的十字架,将何其沉重?顾炎武说;「有亡国,有亡天下。」政权的易姓改号只是亡国,但何谓亡天下?顾炎武表示:「仁义充塞而至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庞教授的忧虑与焦思,我们完全能体认,但我们只有继续深耕天下,来让支撑台湾社会背后的道不至于陨落。(作者为国立东华大学通识教育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