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折衷方案 蓝白合的唯一契机(林保淳)

蓝白合陷入僵局,左起为国民党总统参选人侯友宜、民众党总统参选人柯文哲。(中时资料照)

「蓝白合」因正、副总统的归属问题,至今仍僵持难下,柯文哲阵营还是坚持用「全民调」,但愿让子3%;而侯朱阵营则标举出兼容「德日选一」的方案。双方的智库学者,各为其主,隔空交火,嘈嚷不休,但显然都未能说服对方,「蓝白合」的前景,还是陷于一片朦胧模糊的愁云惨雾之中,教许多巴盼「蓝白合」的非绿选民心焦气躁。

不过,就在这片雾霾之中,似乎也隐隐透出一线光明,循此追索,或许犹有可能达成希望。

「蓝白合」是政党与政党间的合作,而在过去商谈的阶段,蓝白虽仍各具自主性,但也已有了相当程度的共识,从「政党轮替」、「联合政府」到未来的「内阁制」,都是共同努力的目标,这就是极为稳固的合作基础。现在卡关的症结,只在正、副总统人选的决定方式而已。

政党间的「竞合」,当然不同于政党之中的竞争,除了人选的个人魅力之外,如果忽略了政党的实力,显然就是有所偏颇的。柯文哲的个人魅力,无可置疑地,是高过于侯友宜的,如果只用「全民调」作抉择,即使让子3%,柯文哲仍然可能稳居胜算,这正是柯阵营的优势所在,一定是当仁不让,必欲坚持到底的。

但是,国民党的政党实力,尽管已大不如前,无疑还是远远胜过民众党多多的,当然也断然没有弃之不用的道理。侯朱阵营最近标举出的方案,就是在仰仗政党实力,欲借此扳回一城。

蓝白双方,就在此处产生龃龉和矛盾,是以各有坚持,不肯相让。客观来说,侯朱阵营提出的「日式」方案,是绝对不可行的,国民党提名的区域立委,多过民众党太多,如果援用这方式,等于将总统大位拱手让给了侯友宜。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支持民众党的学者,集矢而攻,几乎都针对「日式」的不合理而论;而相对地,对于「德式」,却明显只是点到为止,「存而不论」,就是连国民党阵营的学者,也少有着墨。

这是非常值得玩味的现象。我们姑且不去讨论「德式」的背后隐藏着的与台湾制度不合的问题,其实,这就是纯粹就政党实力的评量,「政党民调」其实在台湾早已行之有年,甚至比个人的民调更接近实情。但蓝白两党对此却不约而同地避而不谈,是否就隐含着未来「蓝白合」可能成功的契机,只是双方暂时「拉弓不放箭」,只是在等待着最佳的时机?

既是政党合作,个别人选的魅力,与政党的实力,都是必须加以考量的,排除任何一项,都绝对没有公平性可言。因此,如果要说「全民调」,兼采两者,既可以呈现出候选人的群众魅力,也足以展现政党的实力,其实才是最公平与恰当的方案。

就个人魅力来说,柯文哲应该可以获得较高的支持;而就政党实力来说,侯友宜则可能占于上风,两者折衷,鹿死谁手,其实还在未定之天。以侯友宜目前的表现来说,其实已是相当可圈可点,就是比个人民调,也未必会逊色多少;而民众党的政党声势,由于柯文哲的群众魅力,也渐有与国民党并驾齐驱的趋势,蓝、白两党其实都各有基本盘,也都各有努力的空间。

因此,蓝、白两党如果真的愿意合作,未来唯一的可能,就是兼采「个人民调」与「政党民调」的全民调一途。至于占比多寡,可由两党主事者协调、商谈。

「蓝白合」既是台湾6成以上的民意主流,代表了台湾民众对「政党轮替」的热烈渴盼,蓝白双方的主事者,应当深刻体会到「合则两利,分则两伤」的道理,时日无多,良机不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套句管中闵校长的话,「若是有心为家园,退步也就能向前」,就赶紧作出攸关于台湾未来和平、繁荣的抉择吧!

(作者为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退休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