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环节 「海怪级」生物:两栖鱼龙找到了!
▲两栖鱼龙是远古时期,一种外形似海豚的「海怪级」生物。(图/翻摄自哈芬顿邮报)
史上第一具两栖鱼龙(amphibious ichthyosaur)化石,最近在中国大陆被发现。科学家说,这项发现填补了化石记录中的一段长期空白。
古生物学家们早就知道,在2 亿5000万年前至9000 万年前之间,地球上生活着一种外形似海豚的「海怪级」生物:鱼龙。牠们是生活在陆地上、类似爬行动物的后裔。在三叠纪中期,上述陆栖爬行动物逐渐回到海洋中生活,演化为鱼龙。
鱼龙的出现比恐龙(2.3亿年前)稍早一点,但在约9000万年前消失,比恐龙灭绝早约2500万年。
但之前一直有没有相关化石证据证明:这些爬行动物从陆栖演变成两栖,再逐渐回到海洋生活,直到现在。
由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研究人员领导的一个科学团队,不久前在中国发现了首具两栖鱼龙化石。这是第一个把长得像海豚般的鱼龙跟牠们的陆地祖先联系起来的发现,填补了化石记录的空白。《自然》(Nature)杂志官网5日首先披露了这项消息。
这具化石代表了鱼龙进化史上一个「失落的环节」:鱼龙是存活于2.5亿年前恐龙时代的海生爬行动物。在此之前,还没有发现过标志着牠们从陆地过渡到海洋的化石证据。
文章的领衔作者: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地球与行星科学学系」教授莫塔尼(Ryosuke Motani)说:「现在我们终于拥有这样一块呈现此一过渡过程的化石了。终归,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牠们(鱼龙)在陆地上重见天日。」
莫塔尼和他的团队在中国安徽省发现了这具化石。它长约1.5英呎(45公分),来自三叠纪时期,时间大约有2.48亿年。
不像那些完全适应海洋生活的鱼龙,这具化石有着超大且灵活的鳍状肢,可允许牠在陆地上作出类似在海中活动时的动作。牠有柔软的「腕关节」,这对于在地面上爬行是绝对不可少的。
大多数鱼龙有着长长的、喙一般的口鼻部,但这具两栖化石呈现出来的,却是一个跟陆地爬行动物一样短的鼻子。牠的身体还具有比以前描述的鱼龙更粗的骨骼。这符合关于大多数从陆地过渡到海洋的爬行动物的描述:牠们总是先变重,例如更粗的骨骼,以便能在进入深海之前游游过涵涌的海浪。
这项研究的意义超越了进化理论,莫塔尼说,这种动物存活于2.52亿年以前,即地球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规模物种灭绝后400万年。科学家们一直想知道动物和植物经过了多久才从这样的大摧毁后恢复,特别是自从发现物种灭绝跟全球气候变暖的关联之后。
莫塔尼说:「这是类似地球暖化后可能会发生的场景。地球花了多久时间才能让这样的食肉动物重新出现?在那个世界里,很多物种灭绝了,但是一些新的物种也会跟着出现。这些爬行动物就在是在这个恢复期出现的。」原文请看这里
▲在大陆安徽发现的、史上第一具两栖鱼龙化石。(图/翻摄自哈芬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