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新校友金钟编剧杨惠文「卖衣服」 你不知道的《酸甜之味》

世新大学编辑采访科校友杨惠文(右二)以《酸甜之味》,荣获第52届金钟戏奖戏剧节目编剧奖。(图/世新大学提供,翻摄自金钟奖直播影片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其实我以前很想卖衣服!」杨惠文大笑着说,你一定没想到这是从一位编剧口中说出的话,当年就读世新五专编采科的杨惠文,一路走来曾在影展工作、网拍卖衣,误打误撞打开编剧之路后,不仅撰写过《爱的生存之道》、《16个夏天》等知名作品,继去年《灿烂时光》夺下最佳节目戏剧编剧奖后,今年再以《酸甜之味》连续二年夺得编剧奖的佳绩

误打误撞走入编剧 写出不一样的人生

回想起自己走上编剧这条路,杨惠文说其实自己也是误打误撞进入这个领域,她提到在读专四时,有了想要报考人类学的想法,还到台湾大学旁听一年的课,但后来发现这个科系并不是自己所想像的样子,当时的她想着:「好像大家都喜欢看电影吧!」就因为这个原因,决定插班报考相关科系。

▼ 在世新编采科的学习,对杨惠文在创作剧本上有相当大的帮助。(图/世新大学提供,下同)

进入文化大学影剧系就读的第四年,杨惠文到金马影展打工,毕业后曾在台北电影节金马奖,担任媒体宣传及活动的工作,她坦言,做了一段时间,觉得自己已经做不出新的东西,又认为可以把职缺让给新人尝试,再加上心里一直有「卖衣服」的念头,当时的她决定带着学妹泰国批货,开始在网路上卖衣服。

不过卖衣服的生活过没多久,就有人找上杨惠文写剧本,写着写着,编剧这项工作就变成她的专职,杨惠文说,自己其实没有很强烈的创作想法,一部作品的产生,都是别人先找上门,最初也只是把编剧当作一项工作,没想到开始写了之后从中找到乐趣,不知不觉就写到现在了。杨惠文大笑透露,因为工作地点都是在家中,时间很弹性,「自律」一直都是变成他的「学习功课」。

常遇写作瓶颈情节观感间拉扯

「我觉得编剧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提及创作,杨惠文表示,在撰写一

部作品的时候,常常遇到瓶颈,刚开始接触编剧时,几乎都是写偶像剧,常常写到一半,就不知道要怎么让男女主角再继续爱下去了,总是在如何让故事变得更好看、不让观众看到破绽中挣扎着。

▼ 杨惠文表示刚开始创作时,最大困难的就是突破框架再创新剧情

谈到知名戏剧作品《16个夏天》,对杨惠文来说,是一个不同以往的剧本,因为年代的差别,故事横跨了16年,要把剧情写得清楚不容易,面对剧本的难题,杨惠文说:「解决办法就是,多看书、多看戏、多看电影!」即使自己不喜欢韩剧,但就是要学习别人,从其他作品中寻找灵感。

而去年的得奖作品《灿烂时光》,杨惠文也在写作上遇到困难,剧情内容讲述二二八事件及白色恐怖,对于杨惠文来说,是从未接触过的题材,必须要做政治、历史方面的考据,她形容这像是给自己设的一项挑战,希望自己能跳脱以往的剧本模式,多尝试一点新的事物

家庭的《酸甜之味》 唤起最单纯的情感

今年以《酸甜之味》拿到人生第二项编剧奖座,是她与伙伴杜政哲的共同创作,从首播就有超高讨论度,提到《酸甜之味》的制作过程,杨惠文分享,当初边拍摄边写剧本,常因现场拍摄状况的不同,临时修改剧本,更透露最后播出的剧情不少都不是最初设定的,但也因为导演的拍摄风格,让这出戏的演员们演得更加自然,让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

▼ 谈到连续两年得奖,杨惠文笑着说自己不太在乎,但好的剧本能被更多人看见非常开心。

「想让大家有共鸣,唤起大家最单纯情感的这种心。」这几年社会变得动荡不安,整个电视环境也不好,杨惠文感慨着说,这部戏主要不是想表达温馨,而是想要观众回归到家庭,不论家庭带给你的影响是好是坏,都是影响自己最初的地方,正因为想要诉说这样的单纯情感,家庭是最能引起观众共鸣,让观众对于剧中角色有种「那就是我!」的感觉。

勇于挑战自我 好的作品要被更多人看见

「其实我个人对于奖项真的不是太在乎!」连续二年,杨惠文在金钟奖上都有亮眼成绩,杨惠文笑着说,因为自己开朗个性,对奖项不是那么在意,也因为自己参与过金马奖的幕后工作,她了解要入围需要实力,可是要得奖真的需要运气,但还是难掩得奖的喜悦,因为得奖后就会有剧本的邀约,好的剧本才得以被更多人看见。

▼ 杨惠文常觉得自己是服务业,当剧本被读者喜欢时,就像在服务大众

除了编剧,杨惠文近年还是金马奖的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撰写颁奖人的台词,她笑说这是比写剧本还难的工作,提及未来规划,杨惠文透露,目前接到一个新的剧本,更是从未接触的题材,事前必须做大量的田野调查,也是吸引自己接下这份工作的原因,要影迷们好好期待,期许自己跳脱以往框架,创作出更惊艳的作品,与观众们细细品尝戏剧中的酸甜苦辣。

▼ 杨惠文勇于尝试不同挑战,在编剧里找到自己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