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废死 政治办案 司法公信力雪崩
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高思博。(本报资料照片)
死刑释宪判决在9月下旬出炉后,为法官判死设下8大关卡,台湾形同走向实质废死。中华人权协会理事长高思博直言,如同郑捷随机杀人的冷血凶手无法被判死,如此违反多数人民价值观的判决,让司法如沙滩上的城堡,且检调给人「政治办案」的疑虑,人民对司法的信任度将雪崩式下降。
再加上,民众党主席柯文哲遭北检起诉贪污等罪,北检的起诉书缺乏具体证据,饱受质疑,连民进党大老谢长廷都直言「收贿证据确实薄弱了一点」,还说司法公信力低落,也是社会乱源之一。
更可议的是,朝野对立,执政党对多数在野送出的国会改革、宪诉法等法案,都要声请释宪,想靠几名大法官的少数意见,否决多数民意,扭转在国会劣势。当大法官被提名人刘静怡因「长期骂民进党」遭绿营封杀,谁还相信大法官公正独立?
中华人权协会发布2024年度10大人权新闻,第1名就是死刑存废。高思博表示,宪法法庭等同实质废死,不符8成反废死民意。他引用前司法院长翁岳生的名言「司法为民」表示,司法院很多做法,与大众对法律的信念背道而驰、站在大多数民意对立面,死刑及通奸除罪的释宪,都背离多数人价值观。
他指出,现在司法是靠着特定政党的意识形态支撑,已毁损公信力,如果司法只是依附政治部门,何来司法独立可言?司法最核心就是判决,若判决无法得到大多数人民信赖,公信力脆弱,如同盖在沙滩的城堡,相当危险。
他表示,死刑释宪后,师铎奖女教师命案凶手因此逃过死刑,无期徒刑定谳,被害人家属没得到期望的公平正义,2025年会有更多类似判决出炉,人民可以接受吗?
37名待执行死囚,部分因释宪可能逃死,获改判机会。检察总长已决定为30位评议簿遭销毁的死囚提起非常上诉,其中许多人关押逾20年、30年,2025年后这些冷血杀人犯可回归社会,将造成人民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