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论广场》政治办案疑云未解(司马法)

前台北市长柯文哲涉京华城弊案羁押禁见,《三立新闻》记者马郁雯独家报导检方查扣柯的随身碟,记载「2022/11/1小沈1500沈庆京」,称经营检调线7年。北检16日传唤马郁雯到庭说明,结束后马不发一语离开。(黄世麒摄)

台北地检署侦办京华城弊案,被特定媒体爆料关键的侦查内容,北检分案调查后发布新闻稿指出,「是记者依多年采访经验综合分析判断,侦办团队无泄漏侦查内容之情事」,却未进一步追查泄密源头,「1500沈庆京」的记载是否属实,检方也未给出答案。北检切割自清,反而徒增社会各界对「政治办案」的质疑。

尤其,北检新闻稿指「记者报导之消息来源均非来自本署、廉政署、调查局及法院等相关公务人员」、「记者报导系依据消息来源转述」等用语,反而透露出玄机,引来诸多猜测,例如「莫非是司法行政体系逐层回报造成内容外漏?」或是「媒体消息来源的多手溯源才是侦办团队?」,又或是「不是廉检调等相关公务人员泄密,而是有机会接触侦查资讯流的其他高阶主管吗?」

首先,检视北检今昔做法的不同。过去,当媒体报导与侦查事实不符时,北检都会立即发新闻稿澄清。例如去年8月北检沦为政党打手案、侦办im.b诈骗案、今年5月女检察官涉诈团案、6月侦办超思蛋无进度案、9月2日非法搜索民众党党部案,北检都立刻发出澄清新闻稿。

就连9月13日电视新闻报导「前台北市长柯文哲被检察官问及USB内的1500数字,柯文哲回应是行程但已改期」,北检13日也立即澄清该报导与事实不符,并呼吁外界不要无端揣测。

但是,9月5日《镜新闻》、三立、东森电视报导柯USB中1500数字的新闻,北检并未否认,更未以新闻稿立即澄清新闻与事实不符,反而以「不予置评」、「无法证实」回应,一反常态的作法让外界怀疑该新闻可能具真实性。况且,北检在被批评后才分案调查泄密案,更证实了该新闻的内容是真的。因为,若新闻讯息不符事实,北检何须指派特定检察官追查泄密?

其次,再从司法行政体系过去泄密的案例来探讨。检察官独立行使职权虽受宪法的保障,但在过去的案例中,举凡涉及重大的司法案件,不论是检察长、检察总长,都会掌握侦查进度,或者对个案具有指挥权,郑文灿案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因司法行政权介入而外泄侦查资讯的情形实不足奇。

本月11日,北检搜索柯文哲家人的银行保险箱,柯妻陈佩琪被要求不得泄密,不料隔天就有媒体报导搜索内容,若北检侦查团队无内鬼泄密,那就可能是侦查工作进度上报给高层后被外泄给媒体。

巧的是,北检约谈5位记者,查出消息来源均来自未被揭露身分的非公务人员,这是神通广大的特定人放话利用媒体办案?还是行政系统回报后被泄漏给政党人马?「2022/11/1小沈1500沈庆京」的讯息无法凭空杜撰,放话者从何管道得知?而北检不引用当年《联合报》记者高年亿劲永案拒绝证言,依《刑事诉讼法》第193条第1项的裁罚案例,当真是尊重媒体?或是想保护真正的泄密者?

这些迷团若没有解答,恐怕只会让柯案陷入更深的「政治办案」疑云。

(作者为法律事务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