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透视》政治性办案八卦多 重伤司法公信力

台北地检署侦办京华城案、政治献金案26日侦查终结,起诉提解在押的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姚志平摄)

北检侦结京华城案,但综观起诉书内容,一如外界先前预测,欠缺柯文哲收贿「一刀毙命」事证,所谓的1500万元贿款,仅柯行动硬碟内「1500小沈」文字档,起诉事证难以让人信服外,大篇幅描述柯的八卦,用字遣词形容他如同是古代暴君一般的霸道作风,不仅如此,检方侦查作为,用广撒「流刺网」来形容都不为过,办案手段充满浓厚的政治考量,恐让司法公信力荡然无存。

检方认定,沈庆京曾交代秘书提领1600万元现金,柯于2022年10月19日至11月1日之间,「某时地」亲自收受沈1500万现金,但经检方近4个月侦查,金流迄今仍不明,仅依据柯随身碟的「小沈1500」间接证据,即推论他收贿。

虽起诉证据有限,但检方却努力在起诉书中,塑造柯霸道行事作风,指蔡壁如曾劝柯「小沈不是好人」,但柯仍多次与沈在陶朱隐园、市长办公室等地会面。听闻蔡壁如上节目谈话,就传讯蔡「今天看你上节目,但臣议其君,死罪」。

回顾办案人员对本案的侦查作为,可以发现相当多可议之处,除了一再违反侦查不公开,侦办过程左手放消息给特定媒体,右手再说因侦查不公开无法证实,大玩两手策略外,疑似将搜索扣押资料,刻意外泄与本案无关部分,显有侵害个人隐私之虞。还有办案人员8月底登门搜索柯住处,要求柯同行至廉政署接受询问,之后再要求自行赴北检说明,有规避24小时侦讯时间之嫌,进行搜索的任意同行,严重影响诉讼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及防御权。

另检察官车轮战讯问柯长达2至3天,有违反刑诉法不得疲劳讯问规定虞虑。法律规范司法警察、法院不得夜间讯问,仅检察官未受规范,京华城案凸显此法律漏洞。

最可议之处,就是办案人员大规模以证人身分传唤曾捐政治献金给柯的商界人士、党工,是否借由刑事侦查手段,造成寒蝉效应,威逼商界金主对政党表态,有无干涉政党政治,违反司法中立的疑虑。

柯文哲遭查办,京华城案具有高度政治性,尤其是2024总统大选结束未久,办案人员以类似「抄家灭族」手段大动作侦查,难免给人「清算追杀」的不良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