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不了朋友在IG上炫富、放闪?其实是你的「嫉妒心理」作祟
▲用社群时常常觉得别人在炫富或放闪吗?可能是你的「嫉妒心理」作祟。(示意图/视觉中国CFP)
文/《活着不是为了讨好你,我想取悦的是自己》
【你越缺什么,就会越觉得别人在炫什么】
「昨晚和一个酸民在微博上对骂,气死我了。」小茹和我吐槽道。我忙问怎么回事,
她愤愤不平地回答:「我买了最新款的包包,开心地发在微博上,谁知过了一会儿有个酸民酸不拉几地留言,说我在炫富。我当然不爽啊,就跟他对骂起来了。骂着骂着,他撂下一句『越炫什么就是越缺什么』,就把我封锁了,委屈死我了!」
一旁的我,特别为她打抱不平。
这世上总有那么一部分人,完全分不清「炫耀」和「展示」之间的差别,不分青红皂白地就给人乱贴标签。
「越炫什么就是越缺什么」这话乍一听没错,大张旗鼓地呐喊可不就是为了掩饰某种匮乏吗?可是细细琢磨一下会发现,这个理论完全站不住脚。如果人家不曾拥有那些东西,又该如何炫耀呢?
在西门君看来,也许更符合现实的情况是—你越缺什么,才会越觉得别人在炫什么。
什么意思?其实很好理解,那些对富二代咬牙切齿的人,自己往往没什么钱。一个看到别人的甜蜜照就大呼「放闪死得快」的人,绝对是单身狗。
你有我没有,我很不爽,但是我打死也不会承认自己低人一等,怎么办?简单,我酸你、抹黑你、挖苦你,哪怕这并不会改变我和你之间的差距,但至少能让你感受到我的不屑一顾。
艾伦.狄波顿在《我爱身分地位》中解释了这一现象—当与我们处在同层次的人拥有比我们更好的东西,我们就开始怀疑自己的地位比他低,由此感到担忧。
而担忧的结果,好一点的成了「羡慕」,阴暗点的则沦为了「嫉妒」。
想想是不是这么回事?马云登上十次全球富豪榜你都不会放在心上,但是同窗好友一跃成为知名影星,你一定会羡慕嫉妒恨。
* * *
日本作家东野圭吾在小说《恶意》里讲了一个让人不寒而栗的故事: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家中被杀,杀人凶手竟是同样身为作家的同窗好友野野口修。
很多人猜测野野口修的杀人动机,「一定是他和日高邦彦之间有什么不共戴天的过节吧」?其实并不是,他在事情败露后对警方供述道:「杀人没什么理由,我就是看他不爽。」这是何等奇葩的杀人理由!
与一见钟情的美好相反,有的人,你刚接触就无缘无故地讨厌他,他的一举一动都让你反感。你完全不清楚这种抗拒心理从何而来,但是仍然抑制不住。
在心理学家看来,这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讨厌。这一切是因为他在你眼前是一面镜子,而你从镜子里看到了自己阴暗的那一面,这让你感到无比恐慌。
举一个也许不那么恰当的例子,一个二十出头的女孩子,如果开着一辆宾士经过你的面前,大概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会是—她一定有个有钱的干爹!
虽然事后你冷静的大脑帮你分析了各种可能性,也许她确实家境殷实,或者她是个年轻的企业家,也可能曾经幸运地中了大奖……但你的潜意识,却教唆你用了最恶毒的想法去揣测这个女孩。
原因无他,嫉妒使人丑陋。
自己的年纪比她大,混得却比她惨,这种事实太令人崩溃了!所以你只能透过不断地吐槽和否定,来彰显自己的价值并不输人一等。你真正懊恼的是:「为什么我在她这个年纪不像她这般年轻有为!」
* * *
那些「缺什么却觉得别人炫什么的人」,大多是社会的Loser(失败者),他们游手好闲,一事无成,需要透过不断抨击别人才能寻找到存在感。
就好比我们平时总能听到有人吐槽谁谁谁是「交际花」,其实哪来这么多交际花啊,
这样的人,你要离他越远越好。你和他据理力争,他就死咬你在哗众取宠,你选择沉默不语,他就黑你是心虚默认。
我炫耀豪车,我知道这是事实,你却说我其实没那么有钱,我自然很不服气。有些人甚至不怀好意地说:「你的钱来之不义!」这是你的言论自由,但那也只是你自己的臆测而已。
法兰索瓦.基佐就说过一句名言:「敢言之凿凿的人,极有可能都是胡说八道。」
你不了解我的生活,就给我扣各种「炫」的帽子,对不起,我不接受。这本来就是我
平日生活的正常展示。
你觉得我装,对不起,恐怕是你太low(低级)了吧。
★本文经高宝书版授权,摘自《活着不是为了讨好你,我想取悦的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