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车站、到非洲 青年志工不怕苦累积创业能力

生活中心/台北报导

社会各界正为「年轻人应该拿22 K?还是可能连15K都拿不到」争执不休时,2012年多益奖学金得奖者陈年,靠着多年来在公益组织中习得的能力,不担心未来的就业问题。「在一个领域若能发光发热的话,即使换到另一个工作也能同样发光发热」。

年仅22岁,就创立了公益协会「微讲堂」,陈年从参与各种国际志工活动经验中发现,国外有一种开放空间会议的做法,靠自己从无到有的独立思考方式,正是台湾青年所欠缺的。因此他创立「微讲堂」,提供青年学子们一个可以畅所欲言的舞台,达到独立思考、主动发言的跨界分享目的。

做志工成夜宿机场车站不喊苦

高中大学,陈年参加了无数的志工活动,包括台北听障奥运随队翻译、台科大国际志工团、ISU亚洲杯花式滑冰锦标赛外语接待志工组长、台湾世界展望会翻译志工等,曾有过为了接送团队,夜宿机场、车站的经验,但他从不觉得苦,反而对于能够接待外宾觉得很开心。

陈年在参与许多志工活动之后,深深被那种服务热忱以及成就感所打动,这让原本想创立网路公司的陈年改变了原有的计划,决定将公益当作是一生的职志。「当初想要创业是为了要解决社会问题,而创办『微讲堂』同样也是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的社会企业,希望这个社会能因自己的努力而有些改变。」

与陈年交谈的过程中,就能从他散发出热情活力口中滔滔不绝的志工理念,感受到新一代青年志工的热血行动力。

▲2012年多益奖学金得主。左起:施博元易亚琪、陈年

国际志工难度大 带着捐款者爱心天下

另一位多益奖学金得主是清华大学奈米工程与微系统研究所的施博元,从小求学之途就相当顺遂,却在进入大学时自觉:「自己不能只有一味地『使用』社会资源,却一点都没有付出!」

大二时参加了清大志工团下的东非坦尚尼亚国际志工团,提供当地居民电脑资讯教育服务。「做国际志工服务并不是大家揪一揪就可以出发那么简单!」当时他们面对从事社会服务的最大难题:募款,也就是要向企业及民众筹募送去东非的电脑以及15名志工团费

为了筹措经费,一群不到20岁的年轻人就这样走上街头店家、民众募款,即使面对人情冷暖,施博元还是告诉自己,一定要带着这些人的爱心,把活动办好。

志工服务是坚持一生永不退休的工作

今年,施博元所属的清大志工团与辅大医学院同学们成立了「台飞协会」,希望提供一个志工服务的平台,担任媒合台湾志工与东非当地需求单位的平台,目前正朝向成立一个政府立案组织迈进。

施博元即将赴德国做一年的交换生,回来也将服兵役、进入职场,但「台飞协会」一直都在他的职涯规划当中。「未来我希望能到科技产业担任国际业务职务,因为任务导向的工作上班时间较有弹性,可以利用工作之余持续推广台飞协会事务。」

陈年与施博元,都是从一个善行参与者角色跃升为公益组织的策划者,也将志工服务做为自己的终身职志。不断对社会及人群付出关心与爱心,是他们将坚持一生、永不退休的工作。